雨天過後的小區,不少人會發現,不管是草叢還是路面,出現了許多大如手掌的超大蝸牛。一些好玩的孩子,會伸腳去踢踢踩踩,甚至會撿起來當玩具玩耍。在這裡要提醒大家,這種大蝸牛,不碰為妙。
首播:惠州臺一套 18:15分
重播:次日惠州臺一套 11:48分
轉載請註明:
惠州電視臺第一直播室
近期雨水頻繁,一種蝸牛開始頻繁出沒,您看這張圖,一個小區的樓宇外牆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大蝸牛,十分壯觀。
小區住戶
特別是地上還有草叢邊上,矮的凳子下面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因為小孩子很喜歡去碰,很想抓回去養,我們很擔心,怕有寄生蟲。
在惠州某社交群上,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孩子抓完蝸牛後,發燒燒到了40度,而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此請了假。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直接聯繫,尚不明確,但醫生表示,接觸這種蝸牛排洩物,都可能會被病毒感染。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血管病科主治醫師 林晉波
它的學名是螺,但看起來像蝸牛,是屬於入侵物種,一隻螺裡面的寄生蟲的數量可以多達1000多條,其中一種寄生蟲就是廣州管圓線蟲,如果吃了沒有煮熟的螺肉或者接觸到被汙染的水和蔬菜,就會讓螺裡面的幼蟲寄生在人體,廣州管圓線蟲它是最容易寄生在人體的腦膜上以及神經系統,它引起的病我們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脊髓膜炎,會發燒、會胡言亂語、會講不清楚話。
據了解,這種非洲大蝸牛,主要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一般雨後就會從草叢、樹林裡爬出來。小朋友萬萬不可踩碎或者敲碎它,以免招惹蒼蠅等傳播病菌;更不能食用或者帶回家當寵物飼養。非洲大蝸牛身上的黏液也帶有各種細菌,抵抗力弱的人接觸後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一些小區近期已經使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等鹼性物品,對非洲大蝸牛進行消殺,確保住戶安全。
小區物業
進行人工捕殺,另外是在屋前屋後撒生石灰粉進行毒殺,經過捕殺之後園區內的東風螺已經少了很多了,但是後面還有颱風,雨水更多,我們還會加強這方面的防範處理。
如果是在家裡發現有少量這種大蝸牛,我們可以用食鹽撒在蝸牛身上,這樣蝸牛的軟體部分會融化成水而死。
版權說明:
■ 如發生轉載,請註明來源: 惠州電視臺第一直播室,否則按侵權申訴
■ 如未註明出處,則來源網絡,我們對作者深表敬意
■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