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始,科迪乳業首先推出了透明袋牛奶,投放市場後迅速走紅。日銷量達300噸,隨後,各大牛奶品牌紛紛推出透明袋的牛奶。並且將營銷廣告做的更好。比如說:
「回歸牛奶本來的味道」
「看得到的真實」
「再也不是外國人的專利!國內也能買到的網紅透明奶」等等
使得消費者覺得這種牛奶似乎更好。
但是,透明袋牛奶是一個新的發明嗎?
用透明袋裝奶,真的不是新發明。
先來回顧一下牛奶包裝的歷程。早年間,牛奶也使用過透明的玻璃瓶來裝。再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後,現在的牛奶基本上採用了紙盒裝(利樂磚)、塑料桶、白色塑膠袋的包裝。
而現在繼續使用透明袋,實際上是一種倒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牛奶中,有核黃素和卟啉等對光照敏感的物質,在光線的激發下會產生活性氧。這些活性氧與蛋白質、維生素和脂肪反應,就會產生風味不佳的成分。尤其是與胺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反應,會產生多種醛類、酮類、蛋氨酸亞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等,對牛奶的風味有明顯的影響。
所以,我們看之前的牛奶裡面都有一層黑色的塗層,就是為了避免光照而影響牛奶的風味。
康奈爾大學的Robin Dondo等人在2017年的《奶製品科學雜誌》(J. Dairy Sci)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深入探索了光照對牛奶風味的影響。
首先他們發現,在透明的包裝中,螢光燈下照射9個小時,消費者就能都嘗出味道的不同。如果是LED燈,那麼照射12小時,也可以嘗出差別。經過LED燈照射,牛奶中出現了塑料的味道;如果使用螢光燈,出現的則是紙板的味道。
康奈爾的研究還用經過專門訓練的品嘗師品嘗了這些樣品,結果跟消費者的反饋一致。而且,他們還能識別出經過光照產生了什麼樣的異味。簡而言之,牛奶中有些成分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反應,反應產物會破壞牛奶的味道,而牛奶避光保存,則能夠避免這種破壞,保持牛奶的風味。
「透明袋牛奶」的走紅,僅僅是一個噱頭而已,它不僅沒有「回歸鮮奶本來的味道」,反而是破壞了牛奶本來的味道。
看了今天的科普,你還會去買透明袋的牛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