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是春節的第一主題,也是春節最重要的情懷。
——馮驥才
中國人最樸實的信仰,當屬團圓。
臘月伊始,中華大地上無數個期盼團圓的心,開始鼓譟起來。思鄉情切的遊子們,都迫不及待地遠赴千裡,回到嚮往之地,掬一抔月光痛飲,那才是家的味道。
如今,高樓大廈裡,互相搶著紅包,吐槽著春晚;雖然電視更大,娛樂的方式更豐富,但總缺點年味。
慢慢地,對於舉家團聚的回味,就成了我們懷舊的起點和抒發遺憾的那個句號。
年味兒,是身未到,心已往的遠方。
● 團圓是家裡的「煙火味」
院子裡貼滿的福字,院牆下掛著的惹人垂涎的乾貨,走街串巷的熱絡問候。
4000多年來,年味兒年年在變,團圓卻是雷打不動的主旋律。這或許是因為背井離鄉的遊子,肚裡都鬱結著對故鄉的牽腸掛肚。
於是,一桌豐盛的年夜飯,變成了年味的象徵符。
水餃、湯圓,圓桌、圓盤、圓碗,無一不象徵著團團圓圓,何其美滿。它們每一樣都是「團圓」,帶著最質樸的煙火味,訴說著中國人追求團聚的樸素願望。
● 年味兒是骨子裡的親情
馮驥才在《年味》中提道: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
對年味的營造,不只是團圓的氛圍烘託,更在於倡導一種骨子裡的中國文化。而這種文化的老底子,便是「家文化」。
但對於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這種家文化並非在心底紮根生長。
日益嚴峻的春運酷刑,親戚間的攀比成風,物價飛漲的經濟壓力.他們開始懼怕回家,甚至厭倦回家。
缺少了與爸媽的團聚,家文化逐漸被漠視,心中惦記著的「年味兒」,也就開始消散了。
● 陪伴,讓年味更暖
當我們談到年味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小時候,一聲「爆炒米咯!」的吆喝聲,能勾起內心的小饞蟲;手心裡攥著的麥芽糖,想想就很甜……
如今,陪在爸爸媽媽身邊:做幾個最愛吃的菜,一起磕著瓜子看春晚。
其實,對爸爸媽媽來說,年味兒就是你的陪伴。
留言告訴我們
你記憶中的年味兒是什麼樣的?
截止1月19日中午12:00,留言點讚數第一
即可獲得「洽洽禮享」堅果禮盒一盒
(領取地址將以官微回復形式通知~)
【匯景·雲時區】
國家高新 4號線創新大道站(建設中)
建築面積約46-65㎡地鐵口岸物業
盛邀全城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文字與圖片來源於網絡。
2、文字和圖片之間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3、本文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智慧財產權,請告之即刪。
4、本微信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