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羅浮鎮勤光村有一位原籍河源龍川縣的啞巴老人,生活了40多年一直沒有戶口。如今年過半百的他,仍未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居民身份證,面臨著無法購買合作醫療、養老等許多問題。12月11日,記者一行前往興寧羅浮鎮勤光村,對「黑戶」老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走訪了解。
啞巴老人:信息不詳 追根溯源難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勤光村,在當地村委會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見到了正和村裡的施工隊一起打零工的啞巴老人。「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這位啞巴老人就已經在我們村裡生活了。」現年45歲的勤光村村民劉女士告訴記者,這位啞巴老人不能開口說話,也不識字,存在交流障礙,幾十年來一直沒有上戶口,也沒有名字。目前主要在村裡的腐竹廠幫忙幹活,偶爾也打打零工,以維持生計。
啞巴老人。(洪國棟 攝)
那麼老人是如何來到勤光村並定居下來的呢?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啞巴老人的舅舅是勤光村人。啞巴老人舅舅的兒媳曾女士告訴記者,大約在1980年的時候,啞巴老人從老家河源市龍川縣新田鎮大嶺村流浪到勤光村時,正好在路上撞見他的舅舅。他舅舅見啞巴老人可憐,便好心收留他在家中住了下來。1994年,曾女士和丈夫一同前往啞巴老人的戶籍所在地,希望幫他解決戶口問題,但卻了解到啞巴老人在當地也沒有上戶口。「啞巴老人自幼父母雙亡,曾寄居在他老家叔叔家裡,他叔叔告訴我們,啞巴老人屬羊,按推算今年應該是66歲了,如今幾十年過去,他的叔叔也早已不在人世。」曾女士告訴記者,由於當時農村信息比較滯後,家裡的長輩也沒有將啞巴老人戶口的事放在心上,如今再想幫啞巴老人辦理戶口,卻受限於無法提供許多關鍵的材料。「近幾年,我們也幾次曾嘗試通過多渠道補充證明材料遞交給當地派出所,看能否給啞巴老人落實戶口,但也是沒能解決。」曾女士說道。
村幹部:盼能為他辦上合作醫療 讓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勤光村村委會的一名村委幹部也告訴記者,2017年的時候,村委會曾向當地派出所提交了相關證明材料,希望幫助啞巴老人落實戶口問題,但未能解決。「當時村裡許多村民都按了手指印,證明啞巴老人在勤光村長期居住這一事實屬實,但還是解決不了。」該名村幹部說道。記者了解到,勤光村村委會迫切希望能夠落實啞巴老人戶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給他購買合作醫療,並爭取為他申請五保戶,讓他能夠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今年5月份開始,啞巴老人便在村委會的幫扶下在村裡新建的一家腐竹廠謀了一份工作,每個月能有一筆相對穩定的收入,但一旦啞巴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也就意味著他不會有任何的收入來源。「今年剛好趕上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村委會在做登記工作時也將啞巴老人的信息錄入了人口普查系統,期待看能否解決啞巴老人的戶口問題。」該名村委幹部補充道。
鎮派出所:儘快開展前期調查,協助核實啞巴老人戶籍信息
當天下午,記者從興寧市羅浮鎮派出所戶政室了解到,今年11月份,勤光村村委會在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時,已向當地派出所反映了關於他們村一位老人至今沒有戶口這一情況,接下來,當地派出所也會儘快就此事展開前期的調查工作,並將調查結果匯總後向興寧市公安局戶政中隊匯報,以協助該名啞巴老人儘快核實戶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