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一個戴著帽子,相貌端正的男子就邁著大步走進了長春二道溝郵局。
二道溝郵局是一座造型古樸的小樓,二層磚混結構,外牆裝飾簡潔,就像一個方方正正的郵筒。
郵局平日裡人來人往,男子在其中並不顯眼。他是來這裡上班的郵務生,待人親和友善,業務優秀熟練,凡是他經手的郵件,都會準確安全地到達它的主人手中。
這天,男子像往常一樣認真地整理郵件。一封一封看過去,其中一封寄件人是「穎超」的郵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收件人寫的是他的名字。他的手停頓了一下,但是依然不動聲色。
這是一封「存局候領」的郵件。他將郵件收好,卻並未拆開,因為他知道,這封郵件真正的收件人並不是他。
存局候領:為了方便住址流動或無固定地址的收件人接收郵件,由寄件人寫明郵件收件人姓名和指定留存郵局名稱,由收件人憑證件到留存郵局領取的郵件稱為存局候領郵件。
下班後,他帶著郵件悄然離開。最終,這封郵件幾經輾轉,去向了它應當去的地方。
其實在做郵務生之前,男子還做過不少其他的工作。他精通英文、俄文,讀過法律專科,在鐵路職工子弟小學教過書,還曾經給別人辦理護照,買西裝、化裝……
與他有來往的人,南北皆有,相貌各異,口音也不盡相同。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不會再在這附近出現。
更神秘的是,男子的住處也會更換,不會在同一個地方久居。
實際上,男子前來工作的前一個夜晚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這樣風塵僕僕的日子是經常有的,場景大概就像是許多諜戰片裡演的那樣:神秘的男人穿著長風衣,帶著帽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報紙,一言不發,眼睛卻時刻注意著周圍的動向。
男子叫張錦春,後來成為了二道溝郵局的支局長。
但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一位地下黨員,也是長春第一位共產黨員。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的地區和日本侵略軍侵佔的地區,秘密進行革命活動的黨組織,通常稱為地下黨。
——《新華詞典》
而張錦春工作的這棟二層小樓,也就是長春市乃至吉林省最早的中共黨組織誕生地。
1924年,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派共產黨員張錦春來到長春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張錦春到長春後,以二道溝郵局郵務生(後任局長)的身份作掩護,用「弓長之」或「龔長之」為代號,建立了黨的長春通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