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在當下獲得成就呢?但如果當下獲得不了,就去耐心地追求一些長遠的東西吧,把樂隊做起來和讓做樂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一點兒也不衝突,我們沒在死磕,可我們也不是二把刀。」
成立三年的白噪音(ByeByeNoise)樂隊即將發行他們的首張專輯《無副作用荷爾蒙》——對,這的確是個充滿青春化符號的名字,主唱桑桑二十出頭的年紀也的確適用於這個名字,可如果你聽過他們的音樂,並且與他們交談之後,會發現這和樂隊的名字一樣帶著些小欺騙,他們跟噪音沒關係,跟荷爾蒙也沒關係。
「我們都不太會起名字,白噪音這名字完全是建立在需求上的(白噪音的官方解釋是最接近於嬰兒在母體內聽到的聲音,能夠治療失眠、穩定情緒),和困了找床、餓了找飯一樣,缺什麼惦記什麼,純粹是個美好的期許。」
90後的桑桑是樂隊最小的成員,其他人基本比他大上一輪。2012年吉他手浩克在吉他中國上發了個招主唱的帖子,桑桑和他排了一次練,接著就混在一起,不久之後他們在XP俱樂部結識了另一任吉他手王偉(前肉樹樂隊主唱),形成了現在最固定的三人陣容。
桑桑說一直覺得自己更適合跟比自己大一些的人玩,無論是生活還是做樂隊,但當我問他和兩個比自己大一輪的人一塊玩樂隊是不是挺沒話語權的,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一開始不覺得,慢慢發現大家潛意識裡還是會覺得我是個小孩,後來演出多了一些,他們的想法也改變了點兒,覺得我作為一個主唱,是站在前面的人,應該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態度也得主動一些。」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這次採訪只有桑桑一個人出現,第一次見面時,他表現得完全不像你平時所見的那些玩樂隊的90後小混蛋們,而是在開朗和自來熟之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尺度,禮貌得讓人覺得不自然。正如他說的「沒有這個年紀的男孩的那些衝勁兒,也沒那麼多外放的東西」,而幾分鐘之後你便能察覺到他的一點點緊張,於是就又知道,他所說的「我們在一塊玩樂隊,我比較像他們」是多少出自刻意,而並非全部的天性使然。
著迷於復興車庫的白噪音,在很多圈內人看來,簡直就是TheStrokes的翻版,當然這其中的評論也有褒有貶,不過意外的是,他們並不避諱這些負面的聲音,反而主動聊起了TheStrokes。
「我們特別喜歡The Strokes,他們每一張專輯都在探索,有時候會有一些罵名,但那是因為他們在音樂上開拓著新的東西,他們永遠不停步,也不複製自己,我們覺得這才是做音樂的態度。」
「所以你一定聽過有人說你們很像他們?」
「對,我們就是像The Strokes,我覺得我們是在模仿他們,但絕逼不是在抄襲,我們會在音色、編曲包括人聲上往那邊靠,但我們覺得這只是一個殼子,因為這個殼子挺優質的,但我們不會一輩子都這樣。我覺得這特別正常,說我們像他們更是無所謂,因為國內國外的樂隊都是這樣,誰一上來就有自己的音樂語言呢?基本上都沒有。」
採訪結束之後,我和別人聊起過這段簡短的對話,因為在太多的避而不談面前,白噪音的坦白讓我覺得有點兒驚訝,上一次在採訪裡這麼和我說的人是新褲子的彭磊,他也是在我沒有發問的情況下說:「我們就是像雷蒙斯」。所以,至少這個開頭還不壞,而就像白噪音自己說的,關於音樂,他們會精益求精,關於結果,他們沒有太多期望。他們沒在死磕,但他們也不是二把刀。對於這個隨時會變的世界來說,這就足夠好了。
白噪音的介紹上寫著車庫和Grunge,當初為什麼會決定玩這樣的風格?
因為我們都挺哈2000年前後「車庫復興浪潮」那批樂隊的。怎麼說呢,讓彼此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吧,更歷經彌新的可能。至於Grunge,是因為吉他王偉特別喜歡Kurt Cobain。我麼,我喜歡Cobain他媳婦兒。
你們似乎並不是那種演出很頻繁的樂隊?
說來有些慚愧。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是那種現場樂隊。相比現場,在錄音室裡我們更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考慮其他。之前是覺得性感得半遮半掩,給太足容易讓人審美疲勞。相比次數,我們更重視每一晚的質量。但現在漸漸擰過勁兒了,之前遮掩得太多,有些東西還是得直給。樂隊演出還是要依託Livehouse,一步步提升演出質量、尋找同路人。想讓更多人認識你,隔著冰冷的屏幕肯定不行。
第一次演出的時候是什麼樣兒的?
第一場在北新橋的一個餐廳,挺缺的好多細節記不清了。就記得當時演完吃飯,席間有個在奧美上班兒的姑娘,好像是貝斯手的朋友,挺尖兒的。遺憾的是我當時太害羞沒敢搭話。
樂隊剛成立的時候,有過自己的目標嗎?
有目標,但是沒有模版。現在環境挺浮躁的,大家注意力都特別分散,都忙著湊熱鬧和喊口號去了。關於未來發展,樂隊曾經很矛盾。現在關注搖滾樂的人更多圖的是個氣氛,沒人會那麼較真兒。也曾經一度問自己,既然不排斥被更多人喜歡的感覺,那把那麼多的精力花在摳音樂的細節上到底還有沒有意義?把這些精力花在包裝自己、營銷自己上會不會更好一些?後來還是沒擰過勁兒。我們想成為匠人的欲望遠大過做一個名人。審美這東西需要時間的,都去做快消品,東西哪還有值得玩味的空間。現在敢花精力去琢磨、探索音樂本身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也越來越堅定。今天匠人精神越稀缺,未來我們就越有市場。
跟我們聊聊你們的首張專輯《無副作用荷爾蒙》吧!
大概半年前吧開始籌備的。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年輕人的生活不就是充滿了汗水、眼淚、精液,充滿荷爾蒙味道的麼。荷爾蒙就是年輕人的直覺。你曾有過的熱血、激情、不滿、憂愁、幹過的操蛋事兒不正是受荷爾蒙驅使的麼。它一面給你勇氣去獲取更多新鮮的,一面又驅使你破壞擁有的。如果有一種荷爾蒙是無副作用的,那生活或許就沒有遺憾了。可現實沒那麼美好,多數人不會實現理想,也根本不存在一種叫「無副作用荷爾蒙」的物質去解救你的生活。
事實上,這名字只是貝斯手多多隨便起的。那會兒他正在吃褪黑素,裡面有種成分就叫「無副作用荷爾蒙」。當時哥幾個一致覺得特別好,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那是廠商胡逼寫的,根本沒這麼一種物質。所以我們給專輯起的名字,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僅僅是個美好的期許。多諷刺。
這張專輯要特別感謝前「木馬」樂隊元老曹操和糖果怪獸以及熱斑樂隊的鼓手陳曦。曹老師錄唱時給了我很多建議,受益匪淺。小曦堪稱最佳救火隊員,一天扒完所有歌,又用了一天錄完所有鼓,太牛逼了。
這是一張什麼樣子的專輯?
是一種嘗試,既給人想像,也留足了吐槽的空間。
組隊三年推出第一張專輯,這個速度符合你們的預期麼?
發片速度無所謂,做好了一張也能樹立標杆。但待完善的地方還是挺多的。比如這張在填詞方面就有很多遺憾。為了與音樂契合犧牲了很多表達,這方面還有待提高。畢竟中文填詞雖然無關氣節問題,但是它能反映一個人駕馭音樂的能力。這張為了明確概念,在音樂風格上也做得比較窄,以後會放開手腳。
你們的固定成員好像只有主唱和兩位吉他手?
鼓手頻繁在換,一直沒有一個特別有緣分的。今年貝斯手多多也會離隊,準備籌備個人計劃。很可惜。但團隊總要前進,慶幸是核心仍然穩固。
你們有自己的兄弟樂隊嗎?
熱斑、熱浪、達聞西、Elenore。都是很好的朋友。
4月18日的首發現場會不會有一些特別的設計?
邀請了Nakoma和Elenore作為演出嘉賓。特別環節可能會與某東北天團首席主音吉他共同演繹一首80s金曲。
搖滾樂對你來說是什麼?
一個人內心反覆偏頗、反覆修正的英雄主義吧。我記得大哥在「降噪」之前的一個VCR裡說過一段話,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這個時代的搖滾樂應該是更冷靜、更富有控制力的。我覺得很對。
對現在的白噪音滿意嗎?這個過程和自己當初想像的一樣嗎?
我其實一直想當個酒店大堂經理。
白噪音新專輯&巡演門票預售中戳「閱讀原文」支持!
(文:李妖妖|圖片:浪伍)
*如果喜歡,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訂閱樂童音樂,關注方式查找公眾號:yuetongyinyue 或點擊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添加
*進入樂童音樂,詳細資料點擊「查看歷史記錄」即可收看往期內容
*包羅國內原創獨立音樂人的深度訪談,新鮮的演出資訊, 好玩兒的花邊八卦, 更有精彩的唱片、演出和周邊產品眾籌項目等你支持。關注樂童音樂,用實際行動支持你喜歡的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