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蝨隸屬於魚蝨科,魚蝨屬,主要寄生於海魚,尤其是鮭魚;主要吸食宿主粘液,表皮組織及其血液,嚴重影響鮭魚養殖業。目前研究發現海蝨有浮遊和寄生階段,並且在這兩個階段均出現脫殼。
圖1 在大西洋鮭上的雌性鮭瘡痂魚蝨
海蝨是如何對宿主進行寄生的呢?首先海蝨會在附著宿主體表,通過分泌一些物質進行酶促反應,在寄生一段時間後,體表出現類似刀割狀傷口(圖1)。海蝨感染魚類後,表皮失血,會引發體內電解質失衡及釋放皮質醇,減弱魚類免疫反應,更易染病。不同種類,發育階段及數量的海蝨對魚類傷害程度不同,而且很多海蝨具有宿主特異性,只對特定宿主有害,例如鮭瘡痂魚蝨就特別喜歡寄生在鮭魚當中,尤其是飼養的大西洋鮭。多項研究發現,人工養殖鮭魚會積聚海蝨,並會破壞周邊的野生鮭魚群落。但是也有研究者持反對態度,飼養鮭魚所感染的海蝨,並不會對野生群落造成影響。這一模稜兩可的結果,有待繼續了解。
挪威Marine Harvest 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鮭魚漁業,全球有220個農場。在他們某處漁場發現,網箱養殖鮭魚出現海蝨(圖2),據稱大約十二隻海蝨可以殺死一條魚,因為它們依附於鮭魚鱗片,極力消耗鮭魚血液和肌肉。儘管這些海蝨在野外與鮭魚共存了數千年,但他們卻未對魚類生態圈照成危害。但是在養殖場卻像風暴一般傳播。僅在2015年至2017年間,220個農場的總收成下降了12%。
圖2 附著魚體表的海蝨
基於海蝨對鮭魚養殖的危害,開發一款名為Stingray(圖3)的武器,專門用於清除海蝨,Stingray通過實時視頻「觀察」魚,通過識別魚鱗上的顏色和紋理的像差,當它檢測到海蝨時,會用手術二極體雷射束將其拉近,這種雷射束用於眼科手術和脫毛。由於鱗片可以反射光束,使魚毫髮無損傷。但是海蝨是凝膠狀的,如蛋白的稠度,一旦被烤焦,極易漂浮出水面。雖然雷射束通常在水下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慢,但是某些顏色和波長的光束可以高精度地穿過水麵。儘管如此,也無法清除藏匿於鰓下和魚鰭後面的海蝨,這就需要wrasse 和lumpsuckers兩種清潔魚來處理。清潔魚和Stingray協同工作已然能夠清除大部分海蝨。
圖3 Stingray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8%9D%A8
https://www.wired.com/story/the-laser-battle-against-blood-sucking-parasites-of-the-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