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魔方大數據12:行業應用系列論壇之年度論壇:「Building」+大數據》活動上,魯班軟體董事長楊寶明提到,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遇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數字城市還沒有建起來,很多應用很難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2016年12月1日,數據猿攜手上海大數據聯盟在上海舉辦了《魔方大數據12:行業應用系列論壇之年度論壇:「Building」+大數據》。
活動中,邀請了房地產+大數據相關產業內大咖領袖,共同探討大數據時代下,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新趨勢。
以下內容為「魯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明」分享,並由數據猿編輯整理髮布:
分享長度為4000字,建議閱讀8分鐘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與智慧城市、數字城市、BIM、CIM和大數據有關的話題。
數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智慧城市現在非常熱,國家在這方面也投了很多錢,但我感覺智慧城市建設目前遇到了一個瓶頸——投入產出的效果不夠好。問題出在哪裡呢?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們在BIM技術的應用和實踐推廣中發現了問題所在:數字城市還沒有建起來,很多應用很難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魯班軟體一直在建造階段做BIM技術,目的就是想通過BIM技術,讓整個建設過程更加精細化,減少浪費,提升建築的品質。由於時間關係,BIM技術我就不展開談了。
如果我們要把一棟樓,比如上海中心、蘇州中心、迪士尼等這些建築在電腦軟體中建立起來,需要完成的不僅是三維可視化,更重要的是後臺,是支撐資料庫。每一棟樓,每一個構件,包括一根鋼筋、一段電線、一段水管都要用資料庫表達出來,然後我們可以實現包括進度、成本在內的各方面數據的計算和應用。
BIM,建築業生產中革命性技術
魯班軟體是國內第一家研發和推廣BIM技術,也是唯一一家聚焦在這個領域的企業。在管理項目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模型數據,最早的時候,我們利用這些數據來控制造價成本,後來逐步擴展到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各個條線,包括建築、技術、協同管理等。我們愈發覺得,這些數據非常有用,特別是能夠為智慧城市提供基礎的資料庫支撐。
我們在建設項目過程中發現,跟其他行業比起來,建築業是產品最大的行業。建設上海中心一共用了85萬噸材料,我們要把上海中心的質量、安全、成本控制住,甚至每一個牆下的每一根鋼筋、每一塊磚的具體規格,這些都要精算好。想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數據量不知道要達到一般製造業的多少倍。同時,它也是數據最難處理的一個行業,數據的處理方式跟製造業完全不一樣,都是現場生產、現場搭架子。
我們經過18年的技術積累,已經把這些數據非常好地串接、管理起來了。這樣一個巨大資料庫的複雜工程,大數據創建的能力,以及把一個工程實體構建出多維度、結構化的工程數字模型,工程資料庫,已經成了建築業生產中革命性的技術。
其中,多維度結構化的資料庫,從建築業理解的話,要統計上個月的鋼筋用量,只要把各種維度的數據參數告訴他,這個工程資料庫就會立馬反饋給你一個圖形數據和報表數據,實時告訴你需要用到的各種材料和造價。而過去我們管工程的時候,基本上是項目經理拍腦袋估算一下,拉進來多少鋼材、進多少人就開始幹了,這裡面造成了很多浪費,而如今的技術解決了工程項目管理的問題。
CIM,智慧城市的基礎資料庫
現在我們已經著手把這些大數據上升了一個臺階,叫做CIM。就是把原本的建築信息模型應用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也就是城市信息模型,我們要用BIM技術構建一個數位化的城市。只有把數字城市先建好了,當前很多基於智慧城市的應用才能真正做到智慧化,否則它的應用效果,以及物聯網設備收集到的數據價值都非常有限。
CIM將來會成為智慧城市的基礎資料庫,同時也是支撐各種智慧應用的基礎數據平臺。當物聯網的數據收集到之後,第一個反應,我們必須要拿到這個數據發生的空間位置,這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說BIM、CIM的重要性在哪裡?就是把城市當中每一個基礎設施、建築設施的工程實體數據弄到手,並構建出一個城市的空間資料庫。各位,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城市空間資料庫,我們很多應用的價值都會大大降低。
CIM裡面包含資料庫的構成有哪些?很大一塊是地理信息,GIS。GIS大家非常熟悉,過去我們做智慧城市的項目就直接拿GIS來用,但現在發現,GIS只有一個高層數據,如果真正要做智慧城市,這個數據量是遠遠不夠的,城市的信息量也不夠。
於是我們提出了要加BIM, BIM裡面有建築和基礎設施的信息。這三塊連起來之後形成了最基礎的數據,這個數據量,小到一棟房子裡面的一根鋼筋、電線、水管,大到整個建築、整個商業設施、基礎設施,所以比過去GIS的數據量不知道大到哪裡去了,當然有了如此大的數據量,也為今後我們整個城市運營提供了數據支撐。
現在我們還只是一個簡單的羅列,未來這個應用會延伸到更多的方面,比如園區的運維、城市規劃等等。這個平臺會跟各個智慧城市應用的子系統,以及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相連接。
這裡有一個問題:今後是物聯網的世界,那麼物聯網的數據該往哪存放?我們各個物聯網設備、物聯網子系統收集到的數據都是獨立的、孤立的,只有在CIM平臺上,把各種數據通過空間位置關聯起來,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價值。
比如天津港大爆炸,過去沒有這樣的規劃技術能力,如今我們在CIM平臺上面幾分鐘就能計算出來一些規劃,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數據。打一個圈半徑是5公裡,這裡面有多少棟建築、多少建築面積、多少容積率、多少人口、多少家企業、這些企業有多少產值、有多少稅收,這裡住的人當中有多少是處級以上幹部,這些都能輕鬆計算出來。
我們通過CIM,把人口數據、教育數據、工商數據、公安數據,包括稅務數據,通過空間位置關聯起來,這樣各個子數據形成了城市的有機整體。
CIM除了工程基礎設施的實體數據以外,構建出的城市空間資料庫會產生大量商業、政治、經濟的應用。現在新一代的網際網路經濟很多發生在位置經濟的層面,像O2O、滴滴打車,都是位置經濟。我們理解的這些位置經濟都是平面的,而CIM把位置經濟、位置商業經濟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高度,也就是空間概念。
如果我們通過一個APP告訴你想要買這樣的東西該到萬達廣場,這遠遠沒有到位,萬達廣場裡面有幾千家商家,你怎麼找?這就需要空間的位置資料庫來支撐。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將CIM集成的GIS數據、BIM數據和物聯網體系整個連通,所得出基礎架構就是CIM的基礎架構,也是數字城市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這個基礎架構為今後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撐,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是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
我們今後要想把一個實體園區建好,一定要把數位化的園區建起來,但一定不能像百度地圖那樣,因為它的後臺是大資料庫,數據可以精確到一個建築裡面的燈泡、電線、設備,甚至是設備的規格、型號以及運行參數等。
在這個會議室裡面,如果我們要實時地知道溫度、溼度、二氧化碳含量、PM2.5的含量等等這些數據,就要往一個集中的平臺上面集成、應用。CIM未來將成為一個非常合適的物聯網設施或者智慧城市運營的大數據承載平臺,我們將會在它上面把這些數據進行有機的、整體的聯合應用。
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可計算的城市,而不光是可看的城市。什麼是可計算的城市?關注一個區域,我可以得到很多規劃用的數據,可能是城市運維方面的,可能是物業管理方面的,也可能是造基礎設施用的數據。
在CIM平臺上面,這條馬路任何一個點開挖的時候,它的剖面圖馬上就能提供給你了。如果要在地上造高架橋,這個柱子要挖下去,五米乘五米的範圍,你挖到二十米深、五十米深,會挖到哪些東西,一下子都可以可視化出來,而且還會提供給你相關的數據報告。
比如挖一個隧道,最後會穿到哪些,這些系統都能自動計算出來並告訴你。拿著一個平板在路上走,下面有什麼管線,作為市政維護的團隊立馬可以查到,通過定位,在中央伺服器上面把數據傳過來,這叫做可計算的城市,可以用來避免我們過去城市運維中存在的很多短板。
靜安寺大火造成損失非常慘重,領導最痛心的是什麼,是消防車到位了,但束手無策,為什麼?比如領導想要拿到靜安寺的圖紙,然後找到逃生通道在哪裡,但是能不能找到呢,什麼時候能找到?這些都是未知數。現在使用魯班的BIM技術,大型的工程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面協同調用數據了。
我們曾經有一個BIM、CIM的資料庫,通過一個手機、ipad,利用移動網際網路Web信息流量,可以分分鐘把這個樓的內部結構,所有的數據,結構的構造情況,以及人員的分布情況查清楚,包括上海的外灘事件,都可以結合BIM、CIM的資料庫,和其他的設施來找尋解決方案。
因為基礎設施要集成在一起,光用GIS做智慧城市應用很難達到智慧效果。當然安全問題會越來越重要,今天肯定也有企業會談到安全問題。今天我們所聽到的大數據,很多都是二維結構的,是傳輸報表式的數據,而我們處理的是超高層的,在網際網路上面協同、發送、傳輸,實時到達,其中大量的數據都是圖形數據,可以用於園區運維、城市規劃。
在社區裡要新建一個學校,應該選在哪裡,這就會引起包括人流、交通、商業設施在內的各方面的分析,統計規劃院說要分析60多個數據,過去靠手工計算,而現在我們完全可以用CIM的平臺技術快速地把它分析出來。這不僅僅是可視化的,甚至每一棟樓裡面每一根電線管的數據,都有詳細的信息可以查到。
我們所謂的CIM、BIM,它的資產管理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建一個樓要很多個億,甚至十多個億,資產折舊的速度有多快,這個過程當中要去管理,而城市應急管理需要空間的資料庫。
魯班,BIM技術和CIM平臺領先者
魯班從BIM技術的研發到CIM平臺的建設,都已經全面展開了。相信2017年就會有多個示範項目啟動,我們將會和更多的政務、教育、交通、環境、醫療等各方去對接。同時,我們也可以為在座各位提供數據支撐,非常希望跟越來越多的大數據應用商對接,提供我們的大數據。
魯班的BIM技術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是遙遙領先的,數位化的城市想要創建起來,效率必須要高、成本必須要低。我們已經可以把數據的創建成本控制在大體量的範圍內,比如跟上海市政府、楊浦區政府的合作中,一平方米三元以下的數字城市建構成本就足夠了。所以我們預言,所有的商業設施,甚至是民宅,無論是新建的,還是已經建好的,都沒有問題,這點成本都能夠建起來。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建模技術平臺和應用端,可以接收很多國內、國際設計運用的建模工具和軟體,這些模型數據都可以轉化到我們平臺上。
魯班的BIM技術更加重視企業級、行業級大資料庫的平臺建設,可以接收到所有的數據,同時這些數據還會開放給第三方。此外,我們BIM前面更多的是給建設過程當中的單位去用,今後CIM則會服務於所有的大業主、商業單位、運營的企業和城市運營的機構。
謝謝各位!
BIM合作諮詢:400-921-8880 15026656977
歡迎加入[建造階段BIM應用] 行業交流QQ群 276740618
為方便本群管理,加群請備註姓名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