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藝人及商品戰略背後的企業勢力對他們的經營狀況管控的十分嚴格,但業界認為,專輯和周邊的銷售可以創造一個虛擬的循環,為團體帶來更多的廣告機會或贊助,從而提高人氣,並為粉絲舉辦更多的活動及演唱會。
當提及「是推廣,還是賣音樂?」經營SuperM,EXO,Red Velvet,NCT 127的SM娛樂公司代表Chris Lee表示:」我認為這是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
在流媒體已經成為全球音樂消費的主流之後,韓國K-pop商品市場的規模和成功與實體音樂(CD和黑膠唱片)在韓國的銷售實力密不可分。
據全球音樂產業組織IFPI的數據顯示,韓國現在是全球第六大音樂市場,佔全球銷量的3.1%,2018年,即使全球範圍內的實體銷售收入下降了10%,韓國的實體銷售收入卻依然增長了29%,比其他任何一個市場都要多。IFPI的洞察力總監David Price表示:「我們從與韓國人的交談中得知,大家對實體產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人們想要購買CD,是為了擁有那張CD和聽音樂的能力。」根據韓國創意內容公社的數據,整體而言,以K-pop為主導的韓國音樂銷售額在2018年達到了近55億美元,約合6.4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1.9%。
隨著K-pop在全球範圍內受眾規模的擴大和成熟度的不斷增長,愛豆演繹生涯和人氣持續時間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K-pop商品的市場也隨之成長和發展。根據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的數據,2015年以來,各大廠牌在韓國的商標申請量攀升了71%,去年累計達到656件。在過去20年的4,794件商標申請中,SM娛樂佔到了48%。
KIPO的數據指出,K-pop公司的商標申請曾經主要集中在音樂和娛樂相關的企業,現已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包括化妝品、服裝、飾品、文具和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