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遊客誤食「山芋杆」 咽喉刺痛險成啞巴
長相差不多的「山芋」原來這麼容易區別
山芋,白沙人也叫芋頭。山芋杆去皮後是一道難得的美食,白沙人常常拿它的杆做湯、醃製酸菜或者配菜清炒。日前,白沙一家飯店錯把滴水觀音的杆當山芋杆,致兩人中毒,一人說不出話,險成啞巴。
上周日晚上,海口的譚先生到白沙拜訪好友符先生,好客的符先生請他到一家飯店吃飯。席間,符先生點了道山芋杆湯,譚先生剛剛吃下一塊煮爛的山芋杆,就捏著喉嚨告訴在座的朋友們,他感覺舌頭、咽喉刺痛,他懷疑山芋杆有毒。符先生以為譚先生在開玩笑,也夾起一塊咬了一口,很快也感覺舌頭、喉嚨刺痛。這時,譚先生出現咽喉異常刺痛、麻木症狀,很快說不出話來。
見此情景,符先生急忙喊來飯店老闆,老闆告訴符先生,他們吃的山芋杆是飯店新員工當天下午從山上採回的。符先生跟隨飯店老闆去廚房發現他們吃的「山芋杆」實際上是滴水觀音杆,滴水觀音的名字雖好聽,卻有毒,它的杆葉和山芋的杆葉頗為相似。後來,兩人在飯店裡坐臥不安,飽受刺痛麻木之苦,用鹽水漱口40多分鐘,咽喉刺痛、麻木的症狀才逐漸減輕。
為了搞清楚山芋和滴水觀音的區別,白沙在線小編在諮詢白沙多位老人後得知,民間常有人誤食滴水觀音杆的情況發生。據介紹,滴水觀音杆和山芋杆長相雖極為相似,仔細觀察卻大不相同。
具體說來,有如下幾種甄別辦法:首先,滴水觀音的杆葉非常的綠、呈綠油油的那種顏色,而山芋杆的顏色呈紫紅色、葉呈粉綠色;其次,滴水觀音一般成片長在野外山坡或荒地裡,它的杆葉一般比較粗大,大的高達2米左右。而山芋一般長在房前屋後,有人專門種植,它的杆葉一般不會太大,不過0.5米高;第三,最重要一點區別是,山芋葉的中心位置有個發紅的點,而滴水觀音葉的中心交叉位置卻和葉子一樣的綠油油;最後一點是,滴水觀音的葉子尖頭朝上、分叉朝下,而山芋葉卻是分叉朝上,尖頭朝下。
圖一:左為 滴水觀音 右為 山芋
圖二、三為:滴水觀音
圖四、五為: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