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是農閒時節,但天祝縣哈溪鎮河沿村的張玉芳一家卻依然十分忙碌。自從他們家開始養牛後,這種忙碌成為了生活的常態,但張玉芳夫婦倆卻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因為他們明白,如今幸福的生活正是他們用辛勤的勞動奮鬥出來的。
走進哈溪鎮河沿村張玉芳家的養殖場,夫婦倆正在為牛準備飼料。看著一頭頭長勢良好的肉牛,張玉芳臉上揚起了滿足的笑容。
張玉芳一家五口人,一直以來靠種地和養幾隻羊維持生計。但每天辛辛苦苦、早出晚歸的打拼,一家人的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的。
為了讓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寬裕些,2016年夫妻倆決定養牛,可是買牛容易養牛難。如何科學配料、牛糞怎樣處理等一個個難題讓張玉芳夫婦著實發愁了一陣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積極參加縣上和鎮上的培訓,還主動請教周圍的養殖戶,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嘗試,慢慢的,對於養牛,張玉芳夫婦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套科學方法,收入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天祝縣哈溪鎮河沿村村民 張玉芳:我們以前種田,種過小麥、豆子、青稞、菜籽等,一年下來收入也不太好。後來政府支持我們養牛,現在我養了20頭牛,一年下來能收入15萬元左右,比種田的時候好一點。下一步,我們想著繼續擴大養殖,計劃養到50頭左右。我相信我們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天祝縣哈溪鎮畜牧獸醫站站長、高級畜牧師 王慧英:哈溪鎮養殖肉牛的品種主要是西門塔爾牛。西門塔爾牛的優點就是育肥周期短,產肉量高,像4、5周歲的肉牛的話,它的產肉量都在700斤左右。如果像今年的這個牛肉價,都能賣到3萬元左右。哈溪鎮現在養殖的肉牛達到6000頭左右,像張玉芳這樣的養殖戶哈溪鎮也有200多戶。現在肉牛養殖已經成了哈溪鎮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主導產業。
在天祝,像張玉芳一樣,依靠養殖產業走上致富路的農戶還有很多。近年來,天祝縣堅持「揚長避短、特色發展,體系支撐、主體集群,量化賦能、品牌提升,差別扶持、能人引領」的發展思路,把發展「牛羊雞馬菜菌藜藥」八大產業和高原百合、菜用蠶豆、藏地雪雞、蕨麻土豬、野生山菌「五小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讓廣大農牧民群眾通過家門口的增收產業走上了脫貧路、致富路。
記者:馬仁前昂毛 呂光宇 央金拉姆
聲明:本文版權歸天祝縣融媒體中心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935-3121281!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