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之間,見仁見智
高三19班 景川鈺
當人們把鏡頭聚焦王家壩,我們讀到了一種「王家壩精神」。
鏡頭中人們表情沉重,間或有人紅了眼眶,低聲啜泣頻頻傳來。領導慰問著抗洪犧牲者的家屬,讚揚著安徽人民的精神。
這一切放在平日本無可厚非,但今年洪災嚴重,洪水淹沒地區不在少數,各地也都有抗洪英雄湧現,為什麼獨獨安徽得到領導的青睞?好奇心驅使我深入了解一個月前的安徽。
安徽,它本可不必承受洪災帶來的家園毀壞、家庭破碎之痛。但是,為了下遊城市和平安定,是它,開閘放水,用萬頃良田困住洪水這脫韁的瘋馬;是它,英勇赴戰,以一己之力抗衡自然的毀天摧地;是它,用自己的血肉肌膚,保萬家燈火通明。這不是匹夫之勇,這是善者仁心。
它用疏,將泛濫之水引入家門,以巨大的損失,堵住它前行的路。安徽就如高超的馴獸師,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引獸入籠,撫順脾性後放歸山林。
中華文明古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從來不缺英雄。古有大禹力排眾議,以疏代湮;林元撫「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有安徽捨己救人,引洪入田;白衣天使「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安徽是英雄城市,武漢也是,各地都是。「居家隔離」一詞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當一洋之隔的美國各州在為呼吸機競相拍賣時,各地向武漢運輸的物資、人才從未終止。武漢堵出口,各省疏來路,疏堵之間是「全國的一盤棋」,也是萬民一條心。
是中華民族的同根同祖,還是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中國人民自發地將每個中國公民看成一家,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時至今日,全局意識、大局觀念、捨己為人、無私奉獻已經融入每個炎黃子孫的血液,彰顯於每個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
龍應臺曾說:「國也許不可愛,但土地和人民可愛」我卻不這麼認為。泱泱中華,凝為一家,國家不過是每一寸土地的抽象放大,土地和人民則是國家的具象細化。當我們熱愛土地與人民時,我們其實就是在熱愛祖國。
當每個人心懷他人,地區間守望互助,國家能心繫百姓,便能疏堵之間,切換自如,一舉一動,見仁見智。
【人民日報】今天請重新記住這個名字:王家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