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宗教與利社會行為之間關係

2021-02-13 心理學空間網

有關宗教,科學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嗎?在宗教和利社會行為之間真的存在某種關係嗎?據10月3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說,確實存在著一種關係,但這種關係最常傾向於出現在當對某人名譽的擔心增加的時候。Ara Norenzayan 和 Azim Shariff對一個長長的實驗單子進行了審閱從而得出了他們的結論。這些實驗結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實驗心理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原理,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這一複雜的關係。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painting by Jacopo Bassano, d. 1592
基督宣揚普遍同情和親社會行為。在許多宗教中也有類似的信息。然而,當代社會心理學,實驗經濟學和人類學現代研究表明,宗教的親社會性被歧視性的延展了,而且只在特定條件下延展。

在他們的Review中,文章的作者著重介紹了來自某些新近研究的發現,這些發現表明,宗教性的思想會減少欺騙率、增加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感、並且某個文化中存在關注道德的神祗與該文化擁有大型團體規模也具有相關性。但是,他們的綜述還表明,當某情形提倡維護某特定集團中的某一令人稱許的社會聲譽時,宗教與利社會行為之間的關聯性最為明顯。研究人員謹慎地說,人們需要做更多的實驗以充分理解這種複雜的關係。但他們還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選擇壓力可能在某一天能夠解釋宗教信念及行為的跨文化發生、在歷史上的持續存在以及可預測的認知結構等現象。

(Science),Vol. 322. no. 5898, pp. 58 - 62,Ara Norenzayan,Azim F. Shariff

Ara Norenzayan 阿蘭•洛倫薩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2014-2015年詹姆斯卡特心理學獎獲得者,研究領域為宗教思想和行為的演化和認知起源。宗教思想和行為,文化變遷和人類心理和普遍性的文化進化問題。


相關焦點

  • 利他主義是慈善行為背後的「黃金定律」
    在市民社會傳統悠久的國家,「利他主義」可能是一種常識甚至義務,但顯然我們離這一境界還相去甚遠。普羅米修斯欲用其器,必先曉其理。當我們論及慈善時,不應該忽視其背後作為驅動力的利他主義精神。我們必須明白,利他主義精神不是一種靠歌功頌德堆砌出來的廉價行為模式,其本質,是高貴的精神和義務感。簡單地說,我們常說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利他主義的體現。
  • 據少予多:中國工人階級青年的工作經歷和利社會行為
    通過對八所中國職業學校(安徽,甘肅,內蒙古,貴州和浙江),2860名16歲-19歲職校學生的研究,此篇文章證實了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確實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機會,更重要的發現是,社會經濟地位與中國工人階級青年的非正式幫助(例如,自我稱述的利他行為)意願和學校志願活動(也可以稱為正式幫助)成負相關。
  • 談談紋身與宗教的關係
    宗教對很多人來說(包括我自己)既熟悉又遙遠。不知道大家信不信教,或者身邊有沒有宗教人士。伊斯蘭教禁止紋身嗎?基督教卻鼓勵紋身?每個宗教都會有關於紋身的說法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受眾較大的宗教對於紋身的理解。
  • 菲律賓棉蘭老島: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宗教對話經驗
    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舉行世界不同信仰和諧周,旨在推動穆斯林和基督徒團體活出具有真誠和相互寬恕的關係。
  •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仍然要抵制迷信和宗教狂熱
    大概說了迷信和宗教兩者的區別之後,我還要說一句也許很得罪人的話:迷信與宗教信仰(尤其是比較狂熱的宗教信仰)二者之間往往沒有絕對嚴格的分界線。比如,在一個社會中不被大多數人信奉的宗教,也可能被主流宗教貶低為迷信;一神教興起之後,就宣稱多神教是迷信;不同宗教之間也許會把對方稱為迷信。
  • 理解東南亞政治:宗教、家族、性別
    宗教對東南亞各國的政治心理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緬甸,民眾通常會用佛教中的業力(Karma)觀念來理解政府和行政權威。他們認為一個人可以成為政府官員或行政權威,那是因為此人以往(前世)的行為導致的善業所致,而廣大民眾被統治的命運也是業力導致。美國學者史拜羅將緬甸民眾的這種政治心理概括為"聽天由命"與"政治沉默"。
  • 國際關係理論:衝突理論
    衝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不包括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鬥爭。衝突的含義不僅意味著競爭。人們在為某種短缺物資競爭時,可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競爭者的存在,或者沒有阻止競爭者實現其目標。衝突不同於緊張,因為緊張一般指潛在的敵意、懼怕、懷疑、利益認識不一致,或許還有統治他人或復仇的願望。然而,緊張並不必然超出態度和認識的範圍而發展成為公開的對抗和相互攻擊。
  • 新的宗教戰爭,即將在歐洲爆發!
    但是,最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外來移民族群與宗教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中族群宗教多樣性的提高,西方自由民主政體面臨著一種困境:  即國家需要恪守的「政治正確」原則,與移民群體擴張政治權利、擴張異質文明和宗教之間的不對稱狀態。
  • 伊斯蘭宗教警察,為什麼連穿衣服都管?
    法律系統與宗教系統高度相關故而有非常獨特的「伊斯蘭法系」(阿拉伯法系)(圖:wikipedia)▼舉例來講:天命即指的是身為穆斯林的宗教義務,如行五功(念清真言、禮拜、繳納天課、齋戒與朝覲);嘉行則指的是非必要但被鼓勵的行為,如向其他穆斯林問安與進行小朝覲(在朝覲時間外造訪麥加禁寺)等;許可則是不被鼓勵也不被禁止的普通行為
  • 當宗教邂逅旅遊:《Faiths on Display》讀記
    書中旅遊,表演和表演者之間的關係十分令人矚目。多大程度上遊客和遊客收益可以保持儀式的鮮活?多大程度上商業化的表演會改變儀式?何種程度上遊客表演為表演群體的宗教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空間?這些重要問題通過鮮活的案例研究被複雜和精確的回應。
  • 同性性行為:同性戀的起源到底在哪裡?
    不過演化學者提出幾個非常有潛力的假說:  親緣選擇假說  科學家們推測,產生利他主義的基因幫助了有遺傳關係的親屬,從而使後者的利他基因具有了遺傳優勢,利他主義便得以延續。同樣的道理也可能適用於同性戀:同性戀個體不用在其自身的繁殖上投入時間和精力,或許他們就能夠幫助親戚養育後代,而最終使這些孩子身上潛在的同性戀傾向基因在演化中受益。
  • 《Science》:「廢柴」與「妙藥」之間,只有一個修飾基的距離
    1.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8/6239/11062.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8/6239/1102.12.fullX-MOL的編輯團隊要擴張啦!
  • 宗教與中東動亂有什麼關係?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關係真的親密嗎 性知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法國反分裂法立法壓力巨大,美國擔憂法國宗教自由呼籲警惕太過壓制的後果
    12月9日星期三,法國部長委員會將正式收到反分裂法草案,該草案預計明年年初提至國民議會進行投票。
  • 企業社會契約
    企業契約理論,即有關企業做為—種社會組織,在民事性質活動中,與其他社會組織發生民事關係時,有關行為、方式、內容應遵循地位平等、志願、協商一致、誠信守約、享有權利並履行義務原則的理論。企業社會契約理論認為企業和社會之間存在著某種社會契約,即企業與社會各種利益集團之間有一系列自願同意並相互受益的社會契約,履行與這些利益集團的合同義務就是企業的責任。
  • 性研究雜誌:成人文學有利於宗教信仰的培養?
    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過看成人影片的經歷?有沒有因為內疚而去做禱告?下面請跟小編一起揭開這項研究的神秘面紗。成人影片網站的瀏覽量超過Netflix,,Amazon和Twitter的總和。儘管如此,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道德問題,成人影像仍然屬於晦澀的範疇,人們很少談論或者承認自己觀看過此類影片。
  • 全能神教會——合法的宗教還是危險的邪教?
    據中國許多論壇的成員稱:全能神是打著宗教的幌子進行著一些危險的活動。他們解釋說:「這些當然都是真話。」並且已經通過國家級雜誌《環球人物》進行了轉發。(以下是轉發內容。)  正規宗教崇拜的教主都是觀念型的人,而邪教一般是崇拜活著的教主,全能神瞄準「閒」人,抓住「末日」,嚴密的等級結構,完整的斂財程序,為信徒洗腦,與現實社會對抗。
  • 西藏:宗教活動正常有序宗教信仰得到保障
    長期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拉薩市委副書記洛桑旦巴說,西藏生活著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多個民族,各民族百姓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各項宗教活動正常有序進行。他說,拉薩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充分說明西藏宗教和睦、佛事和順、百姓安居樂業。甘丹寺僧人旦增告訴記者,甘丹寺每年都會舉行大大小小數百場宗教佛事活動,從未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