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宗教,科學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嗎?在宗教和利社會行為之間真的存在某種關係嗎?據10月3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說,確實存在著一種關係,但這種關係最常傾向於出現在當對某人名譽的擔心增加的時候。Ara Norenzayan 和 Azim Shariff對一個長長的實驗單子進行了審閱從而得出了他們的結論。這些實驗結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實驗心理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原理,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這一複雜的關係。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painting by Jacopo Bassano, d. 1592
基督宣揚普遍同情和親社會行為。在許多宗教中也有類似的信息。然而,當代社會心理學,實驗經濟學和人類學現代研究表明,宗教的親社會性被歧視性的延展了,而且只在特定條件下延展。
在他們的Review中,文章的作者著重介紹了來自某些新近研究的發現,這些發現表明,宗教性的思想會減少欺騙率、增加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感、並且某個文化中存在關注道德的神祗與該文化擁有大型團體規模也具有相關性。但是,他們的綜述還表明,當某情形提倡維護某特定集團中的某一令人稱許的社會聲譽時,宗教與利社會行為之間的關聯性最為明顯。研究人員謹慎地說,人們需要做更多的實驗以充分理解這種複雜的關係。但他們還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選擇壓力可能在某一天能夠解釋宗教信念及行為的跨文化發生、在歷史上的持續存在以及可預測的認知結構等現象。
(Science),Vol. 322. no. 5898, pp. 58 - 62,Ara Norenzayan,Azim F. Shariff
Ara Norenzayan 阿蘭•洛倫薩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2014-2015年詹姆斯卡特心理學獎獲得者,研究領域為宗教思想和行為的演化和認知起源。宗教思想和行為,文化變遷和人類心理和普遍性的文化進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