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大學時期最怕的就是形勢與政策考試,因為感覺就是開卷考,你都會不知從何抄起。當時兩個經常遇到的名詞:巴以衝突、印巴衝突,兩個「巴」總是暈得讓人找不到南北。但這個困擾我6、7年之久的「歷史」難題,在我去了英國之後得到了一次性、永久性的解決。
(巴基斯坦國旗)
(巴勒斯坦國旗)
在我的宿舍樓轉角處有這麼一家炸雞店,辛苦學習期間本能地對它只有對與食物的欲望,沒有再多了。可是,每次我過去買雞腿,老闆不是給我最大的雞腿就是對我買8贈2,薯條也永遠比別人的還大份。一開始我總以為可能因為我是老顧客,後來還想可能自己貌美如花,結果有一天老闆親口粉碎了我美好的幻想。
那一天客人沒有很多,老闆主動和我攀談起來,於是天真的我才知道原來每次的extra恩惠僅僅是因為他知道我是來自中國的學生,所以他用他覺得很對的方式,幫我補充了能量,幫助我好好學習。
謝謝他當年送我的+20斤。
所以,in a word, 巴鐵講的就是他們——來自巴基斯坦、友好得義無反顧的好兄弟、鐵哥們。而巴鐵正是中國網民給予巴基斯坦大兄弟的愛稱。
但是講起巴鐵,我是慚愧的。那天和老闆瞎聊起來,才想起來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的軍事迷老爸跟我說過xx斯坦給我們送過來他們國家所有的帳篷,和中國是好兄弟。當時,我也只記住了「斯坦」。([關於「斯坦」這個後綴的科普]巴基斯坦:Pakistan,巴勒斯坦:Palestine。stan和stein都音譯為「斯坦」,源於古波斯語,意為「……之地」、「人或物聚集之地」;而在古閃語中,-stin原意為「人」。)也正是那時候我才記住了和我們非常友好、和阿三不太友好的叫做「巴基斯坦」。那是我第一次記住這個國家的名字。而巴鐵的子孫們,卻是將巴中友誼寫進了教科書。
(據說這是巴基斯坦三年級的教科書)
巴基斯坦的法律有一條叫破壞中巴友誼罪,最高被判終身監禁。長居住巴坦中國友誼!
雖然說這句中文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看懂英文的童鞋們其實就會明白了,巴基斯坦小哥們想說的是:巴基斯坦 & 中國,友誼天長地久!
而這張是一位天涯網友貼的巴基斯坦遊記裡的一張照片:「巴中友誼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鋼硬」——前三個詞是習大大對巴媒說的,最後一個是巴鐵加的,雖有濃濃的瓊瑤即視感,但卻承載了中巴人民的友誼,亙古常青。
其實關於「巴鐵」還有許多感人的例子:
聽很多巴基斯坦的中國留學生講,巴基斯坦對中國人的友好簡直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很多地方對中國人免費或者特殊照顧。
身披兩國國旗的戰機
這枚硬幣比什麼語言都有力
這是我們的ex,胡哥
我們的現任習大大
講了很多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已經又被許多人無情的忘在腦後了。巴勒斯坦是是一個中東國家,巴以衝突的主角之一,另外一方為以色列。
相同點便是二者都是伊斯蘭國家,也都與別國有領土爭端。
不同點明眼人都看到了二者在距離上相差了十萬八千裡,巴勒斯坦在地中海的東岸,而我們的巴鐵在中國西南方向上;衝突國家一個是印度(克什米爾),一個是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耶路撒冷)。
講到我們和巴鐵的近距離,順便給廣大臨近期末的大學生們透露兩個形勢與政策的高危題:(祝你們逢考必過!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關鍵詞一:中巴鐵路
關鍵詞二:中國獲租巴基斯坦瓜達爾港2000畝土地 為期43年
剩下你們該知道怎麼做了,請叫我Ms. Lei Feng.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法定首都
伊斯蘭瑪巴德——巴鐵的首都
(我就是故意找這樣看起來相差懸殊的圖片)
阿拉伯語——巴勒斯坦的官方語言(突然想起我奶奶對我說:你的豆芽菜寫的還挺漂亮,詳情見末圖)
烏爾多語——我大巴鐵的官方語言
的的確確長得也略相似啊,究其原因專家認為是:雙方都用的阿拉伯字母,但真真切切是兩款不同的語言。
下圖便是小編奶奶眼中的「豆芽菜」
一個不小心,我從去年寫到了今年,在此順祝各位新年快樂!
Happy new year!
Okay, 現在對巴基斯坦放心了嗎?最後講句勵志的送給新一年:閏年2016年,多一天,多一份希望!帶著這份希望跟良辰去巴基斯坦歷練一番可好?聽說西廷思還送行前英文培訓。(摳鼻的face)
點擊原文,你會比別人先搶到這xxxxx分之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