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訂了8寸的蛋糕,怎麼拿到手的只有5寸左右。」近日,溫嶺一蛋糕店和消費者玩起了文字遊戲,讓蛋糕「瘦身」。
7月28日,家住溫嶺城北石粘路的謝先生在當地一家蛋糕房訂了一款名為「豐收季節」的8寸蛋糕,準備送給朋友小孩當生日禮物。可是,當小壽星興高採烈地打開蛋糕盒後,眼前的蛋糕卻讓在場人都有些傻眼了。謝先生說,當時小壽星一句「蛋糕怎麼這麼小?」的無心低語,讓謝先生煞是汗顏。「蛋糕尺寸明顯不對,顯然是縮水了。」謝先生說。
事後,謝先生找到買蛋糕的發票,發現上面標註的蛋糕規格為17.5釐米,「按照1寸等於3.33釐米,拿到手的蛋糕其實只有5寸左右,這比店家聲稱的8寸(26.64釐米)縮水了近3寸。」謝先生認為這是典型的「缺斤短兩」現象,自己必須要較較真,於是向當地消保委進行投訴。
消保委的工作人員在接到投訴後立即介入調查。調查中,蛋糕房的工作人員表示,蛋糕是由西方引進而來,蛋糕行業的8寸一般默認是8英寸,而非中國的「市寸」。可即便如此,謝先生拿到的蛋糕還是縮水了。「1英寸相當於2.54釐米,8英寸應該達到20.32釐米,怎麼算都不應該是現在的17.5釐米。」
對此,消保委的工作人員指出,蛋糕房這種「缺斤短兩」、「偷梁換柱」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最終,經工作人員調解,蛋糕房向謝先生賠了500元。
消保委的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目前蛋糕行尚未有統一規定用「寸」還是「英寸」作為衡量標準,蛋糕房內用「英寸」冒充「寸」已成「潛規則」,所以消費者在訂製蛋糕的時候,要問清楚實際規格、計量單位,或者通過確定模型明確大小。同時,最好能要求商家在訂單上寫清楚,以便事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