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已經進入倒計時。
往年這時候,佔據網際網路的總是應對爸媽催促、親戚追問的「春節自救指南」。而今年這個春節,註定與眾不同。很多人第一次和家人分隔兩地,即將體驗原地過年的滋味,成為一名「原年人」。
不過,不能回家,也不意味著不能團圓,時代賦予的自由讓我們能夠打破空間距離和家人過年,中國人對於「團圓」的看法也正在發生改變。
每年春節,最饞人的當然是媽媽牌飯菜的味道。雖然今年可能不能去捧場了,但是相信你已經早早收到了家裡寄來的「冰箱」——
爸爸做的酥魚和醬牛肉,媽媽做的臘腸和四喜丸子,餃子都不能只包一種餡料 甚至家裡醃的臘八醋,辣椒醬,凡是家裡的味道,一個都不會少。仿佛已經擺上了滿滿的一桌年夜飯,還是能從除夕吃到上班的那種。
當然,一定不會少的,還有媽媽每天的微信轟炸。不能擁抱卻可以通過屏幕問聲好,和家人視頻過年、發發紅包、曬曬各自的除夕晚餐。或許,和家人的那種相互依賴和陪伴感,才是「團圓」的意義。
今年的春節沒了走親訪友的例行公事、不用應對三姑六婆的催婚催生。有一批小夥伴已經開始呼朋引伴,打算趁著過年好好「叛逆」一次: KTV、狼人殺、密室逃脫、汗蒸館,一周七天不重樣,打工人們約起來,盡情狂歡。
即使離家在外,歡聲笑語,朋友相伴,也能感受到屬於春節特有的濃濃的歡樂氛圍。
其實,時代在變,過年的方式也在變。當塞在紙質紅包裡的壓歲錢,成了手機裡你來我往的紅包雨;過去挨家挨戶串門才能傳遞的拜年祝福,換成了各種喜慶表情包、自拍拜年視頻。
無論方式如何改變,也無論是否回家過年,心中有年,哪裡都有年味。
在這裡陪你過年!
新的一年,祝你一切順利,美好團圓!
過年「斬料加餸」
燒鵝當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打包一份「九龍燒味」帶回家
快快樂樂吃一頓團圓飯
紅紅火火一起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