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毒」事件,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牽扯出來的一系列風波,給俄羅斯政府帶來諸多麻煩,但卻讓他成為西方媒體的寵兒,被塑造成一名「民主人士」。
在西方媒體的筆下,納瓦利內經歷了反對俄羅斯政府卻被「下毒」,後不畏強權「積極抗爭」的傳奇故事。
然而,西方捧紅納瓦利內,卻打臉了10年前的自己。當年罵其是壞人,如今當成寶,西方人見風使舵真是絕了。
據美媒近日報導,美國媒體批評和監察組織發文,批評《紐約時報》美化納瓦利內,並對這家所謂的美國傳統權威媒體進行「挖墳」,發現其在10年間對納瓦利內的報導口徑發生逆轉。
文章指出,在10年以前,《紐約時報》暗批納瓦利內與危險分子有聯繫,曾參加過極端主義勢力的遊行,同時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經常發表極端的排外和反移民觀點,與堅持「自由進步」的《紐約時報》立場不符而顯得格格不入。
但轉眼間,情況出現360度逆轉,該報如今對納瓦利內進行連篇累牘的歌頌,將其塑造成反對俄羅斯政府的 「進步人士」,是無可爭議的「典範」,儼然一名國際「政治紅人」。
「誰是納瓦利內」,是《紐約時報》對其歌功頌德的特版標題,也是該報打臉10年前自己的最好諷刺。
2011年《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提到了納瓦利內的一些汙點。當時還是網紅博主的納瓦利內,就曾煽動過一次反政府遊行,也公然和俄羅斯極端主義分子發表過煽動民族主義的演講。
他所吸引來的眾多支持者,也極端反對來自高加索的新移民,這種抱有極端思想的民眾聚在一起,成為破壞俄羅斯民族穩定的定時炸彈。
而西方媒體普遍選擇性忽略,然後放任固有的政治偏見,將納瓦利內美化成「進步派英雄」,甚至推崇為俄羅斯「最後的希望」,無非是在釋放自己的反俄心思。
在新聞報導中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所謂的「敵國」進行失實的報導,是部分西方媒體的通病,對納瓦利內報導口徑的驚天逆轉,則是西方狹隘的典型表現。
納瓦利內還是10年前的那個他,變得只有西方人的目的和立場。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紐約時報》第一次將政治偏見雜糅進報導中。
該媒體監察組織此前就曾批評過,這個美國主流新聞媒體利用政治式的宣傳,來吸引眼球達到經濟上的獲利。
西方媒體甘願放棄操守和準則,秉承狹隘的地緣政治偏見,肆意夾帶私活,指鹿為馬,儼然成為政客的輿論工具。民眾被剝奪知情權而不自知,承受著無良媒體的洗腦和愚弄。
如今,西方媒體的虛偽面目被揭穿,就問這臉被打得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