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華人的眼裡,買品牌貨是一個人身份的體現。但是在加拿大的多數人眼裡,並不是這麼回事。
有調查發現,過去一年,有四分之三的加拿大人為了買便宜貨可以放棄自己喜愛的品牌。加拿大《麥克琳》(Maclean's)雜誌的民調顯示,僅有35%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花大價錢買牌子,而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不會衝著牌子多花錢。
這對於加拿大的商家而言,就意味著推銷你的產品要比推銷品牌容易得多。商家花大氣力打造品牌,可能還不如賣得便宜點實惠。
有哪些人是衝著牌子消費的呢?調查發現,有55%的移民更有可能多花錢買名牌貨。
移民最愛名牌貨
多倫多研究機構Environics Research的金融服務與文化市場部副總裁Bernice Cheung對這一現象作出解釋。她說,在亞洲一些國家,很多食品摻假,如濫用類固醇和各種添加劑,以至於食品都不是真正的食品。
研究食品安全的加拿大食品檢驗局也指出,消費者的擔憂包括短斤少兩、替代成分和廠家標籤造假等。
Cheung指出,許多移民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寧願多花錢買品牌貨。
由IPC Mediabrands所做的2016年一項研究也發現,華裔和南亞裔加拿大比一般加拿大人更容易受廣告的影響,對品牌的忠誠度更高。
菲裔移民Marvi Yap是多倫多AV Communications的負責人。她說,移民對品牌忠誠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要融入這裡的文化。
「名牌貨可能是一個移民成功的象徵,因為這些貨品在其祖籍國是買不起的,也象徵其移民到加拿大,追求更好的生活這個決定是對的,目標實現了。」
另外,調查也顯示,有41%的X世代稱自己忠於品牌,這一比例高出其它年齡群。
多倫多理財顧問Heather Franklin說,X世代是與品牌一起成長的一代,他們有Kraft 和Skippy花生醬品牌伴隨成長,一直就是看牌子消費。
至於不願為名牌貨多花錢的人中,女性最明顯,僅32%願意衝牌子多掏錢,遠低於男性的40%比例。千禧一代中,僅31%願意多花錢買名牌貨,魁省居民的比例為30%。
Franklin認為,人們不願意多花錢買名牌是有原因的,女性一般負擔家庭的日常購物和預算,因而比較節儉。
多倫多自由作家Alexandra Brosac也這樣認為,並強調女性收入一般比男性低,往往考慮的更長遠,在長遠預算和品牌忠誠度上,兩者不可調和。
Brosac坦承,住在多倫多這樣昂貴的大城市,必須要省錢,她一般都在平價超市No Frills 和一元店Dollarama購物,每周制定飲食計劃,看商家的促銷單購物,以及儘量在家做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女性壽命更長,活到100歲越來越常見,後半生可能有幾十年靠自己生活,不節儉怎麼行?
加國無憂
本文為加國無憂專稿,版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Canadian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規保護,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或抄襲。如發現任何個人或組織違反相關法規,必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