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來的情況看,美國人並沒有聽從自己「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忠告,他們盛行的是消費主義。
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美國之初的那些人不管是當官還是經商,最傑出的一批人都崇尚節儉,比如富蘭克林和洛克菲勒等,都是非常克制自己的物慾的。
難道是環境的原因嗎?後來時移世易,隨著美國越來越闊氣,再加上資本為了滾雪球而推波助瀾,消費主義開始大行其道。
什麼是消費主義,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那就是「我不在乎是什麼商品和什麼價格,我只關心它給我帶來的感覺」。
有人說每個女人都有一顆龍的心臟,她們天生喜歡購物,熱衷囤積物品。其實男人也不差,這個世界上掙一個花倆的男人也是比比皆是。
特別是現代網際網路社會,廣告和營銷活動此起彼伏,各種信用、分期、透支等金融工具大行其道,線上線下購物便利,這給人們帶來隨心所欲去消費的外在條件。
但借來的錢終究是要還的,對此,那些對著要還的帳單、恨不得剁手的消費者最有體會。
《黑客帝國》裡說未來的人類都活在夢裡,他們的生命其實就機器的能源。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現代人就有這種趨勢了。人們把金錢、時間和精力統統消耗在機器的算法裡,我們每個人面前,好像就有個黑洞一樣在不斷吞噬人的一切。
其實,道理都知道,可購物、消費帶來的愉悅感實在是讓人無從抗拒。
記住窮理查的話:你若買不需要的東西,過不了多久你就會賣你必需的東西。他還說,在便宜貨前躊躇片刻。意思是:興許看起來便宜,但未必真的便宜。許多人因為買便宜貨毀了自己。窮理查又說:花錢買後悔,愚蠢透頂。可是這種愚蠢行為在拍賣市場每天都有。富蘭克林指出,如果你要致富,不僅要想到賺,而且要想到省。「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節省自己的收入,他也許一輩子累死累活,到頭來還是不名一文地死去」。
我們古人也說過,「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好似燕銜泥,浪費好似水衝堤。光儉不勤無源水,光勤不儉水斷流。
要想發家致富,我們必須明白一個基本常識:收和支,進和出,數字是最真實的。不管是收少支多,還是只出不進,都是不可持續的。哪怕你是富可敵國,也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有人不服氣,說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不斷燒錢,就是不賺錢,那怎麼會越來越成功呢?要知道,人家燒錢是經過計算的,它們每一分錢燒出來的都是資產,而很多公司也燒錢,但它們燒的是費用。
人也是一樣,有的人不斷花錢,但這些錢都變成了資產,讓他越來越值錢,並賺到越來越多的錢。可是太多人花錢,不過是消費而已,是花一分少一分,這不過是放縱慾望罷了。
記得湯姆·漢克斯在有部電影說過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放縱自己,那麼你的車子,房子,漂亮的妻子都會消失」。真是至理名言。
而「維護一種惡習,等於養育兩個孩子」,富蘭克林表示,不管是出於虛榮還是貪心的消費,都可能把貨物變成禍物。
「當你已經買了件時髦玩意時,你一定要再買十件,這樣你才會顯得體面。可是頭一個欲望還好遏制,隨後無休止的渴望就難滿足。窮人模仿富漢,猶如青蛙鼓足氣跟公牛比高低,真是愚不可及……」
最近幾個月,我看有些老闆在抱怨生意不好做,錢不好賺,但看他們所作所為,依然是跟從前一樣,吃喝玩樂一樣不少,美其名曰放鬆和加深人脈關係。
真是扯淡,你有在外面喝酒吹牛的錢和時間,不如好好跟公司員工溝通下,與團隊交流發展的辦法,考慮產品、市場和戰略。這些才是增值的行為,才是明智的做法。
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句話是有深刻內涵的,你現在不聽,以後有的是後悔。所謂失敗,很多時候都是咎由自取。
我們做生意可以用槓桿,但絕對要把負債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內,你看美國、日本和國內那些最優秀的企業都是這樣做的。要記住,借錢是要還的,欠債也是要負責的。企業是這樣,個人同樣也是如此。
「人一欠債就不由得說謊」(比如新聞裡的某些人),富蘭克林說,第一個惡習是欠債,第二個惡習是撒謊。所以,寧肯睡覺前不吃飯,也不願起床時把債欠。
如富蘭克林所說,貧窮往往使人短精神、缺德行。空袋子,難立直。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盡己所能去爭取獨立和自由,而達成這個目標最靠譜的方法就是勤奮和節儉。
人在社會,屎難吃,錢難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所謂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
所以,不管你現在有錢沒錢,最好都是牢記「錢難賺而易花」的道理,勤儉不僅是立業保家之本,更關係到一個人的德行。
只是「買買買」的刺激,不可能帶給你幸福和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