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協主席孟慧明: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推進青龍蘋果品牌化

2021-02-12 青龍報導

10月19日,在習近平所作「十九大」報告指引下,縣政協主席孟慧明帶領部分政協委員,深入農業現場,聆聽農民聲音,對我縣蘋果產業品牌化建設和市場開拓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縣政協副主席韓文庭、馬文波同往。

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鳳凰山鄉多個村的蘋果主產地,通過現場察看、與果農座談、集中交流等方式,探討如何把我縣蘋果品牌打出去,使之叫得響、真賣座,切實把蘋果產業做強做大,做成縣域富民支柱產業。

孟慧明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蘋果產業作為我縣「生態+」戰略的優先發展產業,必須在保證產量、優化質量的基礎上,唱響品牌特色,從而佔領市場制高點。

孟慧明指出,品牌是闖市場的利器,有品牌就有市場,有市場才能讓品牌更響亮,這是一個良性互動過程。如何把我縣蘋果品牌樹起來、打出去,要在四個環節上精準發力。

以一流的果品質量體現文化內蘊,展現誠信、淳樸的青龍精神,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好評,為品牌打造夯實基礎。

對蘋果生產、包裝、存儲、銷售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改造,並在栽培、管護、「顏值」護理、內在品質提升等各方面開展細化宣傳,進一步提升青龍蘋果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供給側需求,精準推出適銷產品,準確佔領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按照習近平「十九大」所作報告中提出的「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要求,切實加大支農、助農、護農力度,在品牌打造上給予政策激勵和智力支撐。


孟慧明強調,要借「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把全縣蘋果產業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出特色,鑄強品牌,將青龍蘋果做成綠水青山的「生態果」,百姓致富的「金銀果」,唱響國內,走向世界。

稿件提供:翟宏軍  範志達

編輯:崔嶺 

製作:張寧

投稿郵箱qlshibao@163.com(請註明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申論範文: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讓農村生長夢想 收穫幸福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
  • 何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改善農村人居水平
    當前,農業生產與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廁所糞汙、生活垃圾、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存在一定脫節現象,一方面大量的糞液沒有出路,另一方面化肥施用量難以降下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業綠色發展緊密結合,要堅持農村的問題要在農村內部解決的思路,力爭垃圾不出村、汙水村內治、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相結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自古以來農業生產使用農家肥的習慣,以畜禽糞汙、廁所糞汙等資源化利用為重點,以農牧循環、就地消納、綜合利用為主線,推進資源就地就近利用,變廢為寶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同步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與村莊環境乾淨整潔。
  • 農業農村廳召開村莊清潔行動 「春季戰役」工作會議
    3月19日,農業農村廳召開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工作會議,會議全面貫徹中央和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決策部署,總結交流各地村莊清潔行動
  • 金豐公社 |《農民日報》:金豐模式釋放農業三大新動能
    這種「共享」,不僅是農民、農村要受益,城市也要受益,農業全產業鏈都要受益。在產銷對接中,金豐公社逐步成為城鄉經濟之間的紐帶,一頭使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另一頭又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同時為種植業服務、為產業服務、為城市生活服務,使多方受益。
  • 福鼎市新型職業女農民創業培訓班在福鼎職專開班
    、農業生產一線的新型職業女農民共79人。福鼎市婦聯朱瑋主席出席開班典禮並講話,與會領導有福鼎市婦聯李緋紅副主席、福鼎市農業局張忠坤副局長、福鼎市農業局農管校張光填校長,開班儀式由福鼎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助理陳愛清同志主持。
  • 農業農村工作怎麼幹,這個會議劃重點
    11月12日下午,區委書記、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龔維芳主持召開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區長、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高建民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全區農業農村主要工作及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方案、戶廁改造、農房改善、美麗河道三年行動方案等工作情況匯報,相關單位作補充發言。
  • 陝北洛川馮家村的農民採摘蘋果
    洛川一角,洛川蘋果成熟了,金秋十月的洛川是豐收的,充滿喜悅的地方,金色的黃土地碩果纍纍,景色宜人。近期連陰雨讓蘋果的採摘稍稍延後了數日,但是並不影響豐收的喜悅。展會吸引了八方賓客慕名前來參觀,洛川蘋果名不虛傳,又大又甜又脆,今年果型和長勢甚是喜人,黃土高原是公認的蘋果最優生產區,中國蘋果看陝西,陝西蘋果看洛川。
  • 農民趙海真為伊濱區長臉
    在成為洛陽首位拿到高級職稱的新型高素質農民後,這位「土專家」稱自己搞農業創新的勁頭更足了。評定職稱,對大多數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而言是一件平常的事。農民評定職稱,在不少人眼中還是個新鮮事。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農業人才職稱制度改革,我省打破了傳統職稱評審對學歷、業績、年限等的條件限制,緊貼農業發展實際,讓申報條件更接地氣、評審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 政策要聞 | 唐仁健:圍繞6個關鍵詞 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表示,「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基本思路要重點把握好6個關鍵詞,「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前四個是目標任務,後兩個是支撐保障。唐仁健解釋說,「保供」,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
  • 【要聞】我國首次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頒發登記證書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身份證」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11月16日,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
  • 薩爾達坂鄉舉辦首屆「瑪依布拉克」愛馬樂園賽馬大會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10月21日,薩爾達坂鄉馬家莊子村首屆「瑪依布拉克」愛馬樂園賽馬大會順利召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此次賽馬大會演出、安保、後勤等工作做了周密部署,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卡力·吾汗,縣人大黨組書記王媛,縣政協主席徐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建華,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育新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參加大會,同時還邀請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訪惠聚」工作組長金福江,市林業園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穆惠民等市相關部門領導參加了此次賽馬大會。
  • 臺灣新同盟會嘉義地區農業幹部參訪團一行來潯龍河參觀交流
    8月1日,以臺灣新同盟會嘉義分會會長盧文龍為團長的嘉義農業幹部參訪團來到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就新農村建設及現代農業發展進行參觀交流。
  • 縣政協書畫院赴淳安縣梓桐鎮考察學習書畫文化
    9月18日,縣政協主席、縣政協書畫院名譽院長儲曉華,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協書畫院院長吳壯志,縣政協副主席王敏,縣政協秘書長方世來等一行赴杭州書畫小鎮淳安縣梓桐鎮考察學習書畫文化。考察組一行走進梓桐的藝術聚落,體驗梓桐的藝術生態建設,參觀梓桐藝術館;在梓桐鎮書畫院開展「喜迎國慶佳節」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淳安縣政協主席劉小松,副主席何建法等陪同考察學習。
  • 新華區召開農村大喇叭工作培訓會
    為讓我區農村有效利用和維護好農村大喇叭,確保這一基層黨的聲音宣傳的高效運行。
  • 鑫園合作社,與愛同行
    2020年7月30日在暑假來臨之際成縣鑫園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肅鑫園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成縣婦聯、成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走進陳院學區開展「守護兒童,牽手共成長」 為主題的2020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
  • 王福重博士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農民:說的太對了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對王福重這句話,理解的最深刻。從個人奮鬥角度看,"農民無用論"特別好。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農民最慘,農民最難,你必須努力學習跳出農門,到城市裡做什麼都行,做什麼都比做農民強!所謂工業化,就是讓農民變成工人,讓農業退居二線工業成為國家的頂梁柱,讓農村變成城市。這個過程,必然會有大量的農民離開農村,走進城市,進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這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城市化的過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工業化的基本路徑。那我問你,如果沒有大家鄙視農民、討厭種地的思想基礎,這一切的的工業化如何完成?中國如何成為世界工廠?
  • 阜陽臨泉縣關廟鎮落實"三個克服"推進農村"三大革命"
    圖為動員大會現場中國網訊 為深化美麗鄉村建設,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2017年6月17日,阜陽市臨泉縣關廟鎮召開農村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動員會楊亞軍強調,各村各單位要深刻認識農村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對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意義,要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在全鎮範圍內,迅速掀起「三大革命」高潮。一是克服畏難思想,增強「三大革命」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