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讀物 | 當一切已成習慣

2021-02-22 家在黃島

你用心做著這一切一切。

漸漸地,漸漸地,你發現,你做著的這一切,正在成為你的一種習慣。當然,也還有許多從前不曾習慣的,也都在漸漸地成為你的習慣。

睡得多晚也會早起,因為她早起;電視機一打開就是CCTV3,因為她愛看;做乾飯總要多添一點水,因為她滿口都是假牙,腸胃功能退化得厲害;做稀飯也要放一點鹼,知道會破壞營養,可是她愛吃,她都85歲了,生命盡頭已近在咫尺,還有什麼比她愛吃更重要;吃飯的時候總愛往她碗裡夾菜,因為怕她菜吃得少營養不均衡;吃魚的時候總要把魚肉在自己嘴裡過一下,確定沒有刺了再給她;隨身的挎包裡總要裝上一包「尿不溼」,以備她用;小冰吧裡總要為她儲備足夠的「養樂多」;一看見她孩子似地乖乖坐在那裡,就忍不住去搓搓她的臉、摟摟她的腰,狠狠愛她一下……不知不覺,不知不覺這些習慣的和不習慣的就都漸漸成了習慣。

而當這一切已成習慣的時候,你聽見心底一個清澈的聲音在說:

你不早已是她的習慣了嗎?這不過是你在為早已成為她的習慣買單,而這個單,她也早已為你打了最低最低的折扣。

 

難道不是嗎?

你念念不忘一件事,小時候住房條件差,兩個哥哥住一個房間,你和妹妹同父親母親住一個房間。房間燈的開關是一根拉繩,垂在父親睡覺的那邊。夜裡上廁所的時候,你不敢喊父親,就喊她:「媽,尿尿。」不用喊第二聲,她便會從被窩裡抬起上半身,伸出右手到父親那頭夠到拉繩打開燈。等你尿完尿後,她還要起身把燈關掉。一個晚上你和妹妹要起來好幾次,她就好幾次地給你們開燈關燈,一直到你們長大後相繼離開她。

而離開她,習慣卻已養成。12歲時你到姑姑家,夜裡還喊「媽,尿尿」;16歲時你到農村插隊,一個人住在老鄉家,就怕夜裡喊「媽,尿尿」而不敢喝稀飯,更不敢踏實睡覺;18歲時,你在農場與知青姐妹們睡一個大通鋪,姐妹們都笑你竟然夢中還在喊「媽,尿尿」;24歲你嫁為人妻後,好幾次在半夜被尿憋醒,都恍惚覺得身邊躺著的那個人是她,差點就把「媽,尿尿」喊出口來……。

可是,那些時候,你只知道這是她從小給你養成的生活習慣,卻不懂得,你的這個小小習慣會是怎樣大大地消耗著她。一年有365個夜晚,就算一個夜晚你和妹妹一人起來2次,就是1460次……再往下就無法計算了,因為你無法算清楚那是怎樣開始,又是怎樣結束的;更無法算清楚,她是怎樣惦記著你們夜裡尿尿這件事,就怕不能及時為你們開燈關燈,而整夜整夜都不敢把勞頓的身體踏踏實實地放下的。

後來,你好不容易戒掉了「喊媽尿尿」這個習慣,可是,她會不會在沒有你喊「媽,尿尿」的時候,仍然習慣地在夜裡、在你想上廁所的那個時間醒來;習慣地恍惚聽到你在喚她;習慣地伸手去為你開燈關燈?然後,驀然想起後,再習慣地想想,你在外面還有沒有人為你開燈關燈?你從來沒有想過,也從來沒有問過她。你不知道,在她為你養成那些生活習慣的同時,你早已是她生命的習慣了。

 

直到你也漸入老境的某一天,你才豁然懂得:也許你可以戒掉她為你養成的所有生活習慣,她卻永遠都改不了你是她生命的習慣。

相關焦點

  • 科普貼:如何找有聲書及如何用手機(僅限IPhone)聽書?
    我聽有聲書到現在有七八年了,零零星星也攢了上百本有聲書資源——且有的時候會竊喜地發現在又一輪的網盤大清洗後,硬碟裡面的有聲書竟然現在難得一覓的資源。    偶爾會有人問我在哪裡下載,或者用什麼軟體聽書這種問題,索性在此一次性普及一下。     小小警告:我的所有有聲書都是英文的!中文有聲書想必原理類似,然後從未試過。
  • 新歌||失眠讀物
    失眠讀物作詞 劉鳳閣作曲 陳偉演唱 孫藝琪編曲 馮丹製作人 陳偉
  • 四葉草英文有聲繪本館2月1日盛裝起航啦!
    2016年2月1日,四葉草英文有聲繪本館官方網站正式上線啦!
  • 有聲讀物 | 小姑
  • 我已不習慣安全
    當地人覺得一切都很規範了,只要跟著規範走就行,簡簡單單,不必花太多心思,但在國內生活太久的國人,卻大都不習慣安全,從讀幼兒園開始,就培養起強烈的危機感,覺得處處是陷阱,事事要算計,人與人之間你爭我鬥,缺乏互信,自我保護、防範意識超強,他們堅信這世界上一切規範都有灰色地帶,而任何人都會利用這些灰色地帶謀利,所以上市場買根蔥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以防被騙
  • 有聲讀物 | 回不去的冬天
    正如魯迅先生記敘的場景:「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麻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麻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麻雀雖小心眼不少,沒有足夠的耐心是鬥不過它的。扣住麻雀後,要趴在地上將竹篩子輕輕掀開一點縫隙,把手伸進去一個個捉出來,稍有不慎就會有麻雀死裡逃生。
  • 有聲讀物 | 珍珠婚來了
  • 非洲職場,拿雞毛當令箭已成習慣
    確實不是,有些非洲人的這種原則,為的只是昭示自己的權利,最終的目的,還是利益,你只要給他們小恩小惠,那麼,前面的一切原則,就是一個屁,說放就放了。  在非洲的職場上,無論是什麼職業,本地人一旦獲取到權利,就會無限利用該職權,太把自己當領導,高調,永遠是這個種族的主流關鍵詞;愛耍威風,是他們永遠不變的習慣;自信?絕對比芙蓉姐姐和鳳姐都彪悍。
  • 【有聲夜讀】瞧!走在路上的人,人人臉上都掛著急事
    這個世界流行一切都要超前,小孩子還沒有出生就要聽音樂接受教育,每個人都在往前跑,生怕落於人後。但這個世界上跑在後面的人永遠存在,每個人所想的只是落在後面的那個人不是自己就好。  當然,這個世界是如此不同,不是每個人都選擇了這樣的節奏。放眼望去,這世界上仍然有那麼多懂得享受時間的人,曾經看過一個關於二郎壽司的紀錄片,是一個美國人拍的。
  • 有聲讀物丨紅薯甜,紅薯香
  • 有聲故事||小螃蟹找房子
    有聲故事||新同學阿爾法——學會接納和自己不一樣人有聲故事||窗邊的小橘燈——孩子怕黑怎麼辦?有聲故事||愛笑的鯊魚——幫助別人收穫友情
  • 挖掘機男孩成為人氣有聲主播?喜馬拉雅幻櫻空這次火了!
    最近,喜馬拉雅有聲主播幻櫻空火了!他不僅是一名有聲主播,也是一名來自農村的90後。從開挖掘機的男孩,到年入百萬的網紅主播,他的逆襲故事讓眾多網友為之振奮!據悉,幻櫻空14歲就輟學到工地打工,做過鋼筋工,開過8年的挖掘機。夏天他要與挖掘車中的蚊蟲搏鬥,冬天只能蜷縮在零下十幾度的工棚裡。十多年的工地生活讓年紀輕輕的他患上了一身的職業病,還常常被工地老闆拖欠工資。
  • 「花火有聲」音樂季|音樂、煙花、河燈、燈籠……在溪雲邂逅最美好的夏與秋
    折一段竹枝,黏貼、摺疊為燈籠之骨架,再配上手工製成的草木紙,覆之以成燈籠罩,一個簡約古風的草木燈籠便基本大功告成了。待得燈火亮起,一盞燈籠手中搖曳,別有風味。現場有專門手作老師指導,並可帶走作為紀念。提上燈籠,沿味江河的公園綠道悠然夜遊,燈籠點亮河岸,如古人夜遊錦江,燈火闌珊處,閃爍波光粼粼;在河畔,放一個個河燈下水,祈福山水之間,看河燈遠遊,願望照亮河面。
  • 免費領:通俗性少年兒童歷史讀物《世界上下五千年》PDF+有聲書MP3!可試聽
    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親子教育資源集錦」 (已關注的親們跳過)2.分享本文至朋友圈或微博後發截圖到本微信公眾號3.免費資源:世界歷史的通俗性少半兒童讀物《世界上下五千年》PDF+有聲書MP3!:《世界上下五千年(彩色圖解)》作為世界歷史的通俗性普及讀物
  • 2017,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2017這些無聲勝有聲的瞬間
  • 【有聲】您知道「清蒸哈士蟆」嗎?原來背後還有個感人的故事
    有聲資訊每天為您帶來中老年聽眾最關心的資訊,歡迎您每天收聽!
  • 萬籟有聲——附小陶笛音樂會
    中國石油大學支持附小共建愛心萬籟有聲——陶笛音樂會為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推進陶笛作為「親民樂器」廣泛地進入學校
  • 美國習慣用語|lots on the ball
    正象我們以前曾說過的那樣,很多習慣用語都借用了體育運動中的詞語。今天要學的兩個習慣用語都來自棒球運動,而且帶有同一個詞: ball。棒球是用牛皮製成的硬硬的小球。它體積雖然不大,但是投手大力投擲的球,或者擊球手用球棒猛擊的球卻既快又猛,速度能超過每小時一百英裡。球員得戴上有厚厚襯墊的手套來接球,因為這球有很大的力度。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一個習慣用語的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