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他要擦去透鏡上的油煙,使透鏡一塵不染,保證燈塔發出最明亮的光。
(守塔人在塔燈室,工作之餘可以看書休息一會兒。圖源:BBC)
如果是濃霧瀰漫的天氣,船上的人無法看到塔燈,守塔人就要敲響警鐘。在人工時代,守塔人要用手握重錘,每隔20秒鐘擊鐘一次。這是件讓人精疲力竭的工作,更別提還得忍受震耳欲聾的鐘聲了……
(傍晚時分,點亮塔燈。圖源:BBC)
到了傍晚,他還要提著幾十斤重的燈油,緩緩爬到燈塔頂端,注入燈油,然後點燃燈芯,讓燈塔在夜間依舊可以放射出光亮。
(《你好燈塔》內頁圖)
守塔人就在孤獨的瞭望塔,透過一臺雙筒望遠鏡觀察海面。當太陽落入海中時,便會將觀測結果寫進燈塔日誌。
(《你好燈塔》內頁圖)
有關燈塔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要事無巨細地記錄到日誌裡: 瑣事如天氣、燈油用量、過往船隻的種類名稱,以及一些意義非凡的大事,比如新生命降生、親人故去或者海上事故。
精緻插畫和詩一般的文字,作者努力描繪著守塔人的日常生活:風平浪靜時的淡泊,濃霧瀰漫時的堅守,與風暴擦肩而過時的危險,與巨浪搏擊時的智慧。
將心注入,創作耗時6年
《你好燈塔》的創作者蘇菲•布萊科尓因一次偶然,從跳蚤市場上購得一張燈塔的明信片,關於燈塔的一切想像就開始了……
(蘇菲在跳蚤市場購買的明信片)
為了創作這本書,她走訪了大西洋沿岸的燈塔,甚至飛去加拿大紐芬蘭最北端的Quirpon島燈塔採風。
(蘇菲走訪的燈塔和參觀博物館看到的守塔人制服)
尋訪海岸警衛隊和燈塔博物館時,蘇菲看到了守塔人使用的透鏡、制服。
(泛黃的航海日誌)
櫥窗中發黃的航海日誌,記錄著守塔人認真履行職責的歲月。
(蘇菲手機的燈塔明信片,用水墨創作的燈塔圖片)
她用最喜歡的中國水墨創作,查看大量關於水手的民間藝術,和世界上著名的有關海洋繪畫。她觀察了燈塔在不同時間下是如何被浪漫地展現出來的;還從跳蚤市場和eBay收集了20世紀初的明信片、交易卡和老式燈塔紀念品。
守塔人為了打發無聊,穿針引線,刺繡的情節,蘇菲也會親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