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日下午公布,本港新增11宗確診個案,至今累計確診5194宗。當中6宗為輸入個案,分別由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及印度抵港。5宗屬本地個案,當中4宗均與早前個案相關,其中國寶之家院舍群組再多兩名院友確診,該群組累計已有17人確診;另有一宗個案源頭不明。另有少於10宗初步確診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屯門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一名學生確診,10月5日最後上學,於10月4日出現病徵失去味覺,10月8日到門診取樣本瓶化驗發現確診,涉事學院要停課兩星期,已聯絡校方安排派樽。涉事學生是另一名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由於涉事學院與屯門IVE校園接近,學生會共用部分設施,屯門IVE也需停學14天。
張竹君指,另一名無源頭確診患者為巴基斯坦裔婦女,7月11日到港,曾入住駿洋邨隔離,期間做了2次測試,結果都是呈陰性。8月27日到廣華醫院產子,當時檢測結果同為陰性。涉事婦女10月10日因腰痛入院,沒有病徵,當時因入院再接受檢測,結果呈弱陽性,體內亦有抗體。事主居於蘇屋邨彩雀樓 ,與家人同住,有可能是輸入性個案,但亦不排除到港才感染。
私家診所取樽 三四百元起跳對於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建議政府,給予私家醫生行政費,在病人求診時同時收集其深喉唾液樣本,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只資助行政費的誘因不足,並認為在本港進行強制檢測是「無可能」。大公報記者昨日查詢多間有代衞生署派樽的私家醫生診所,收費普遍為診金加100元行政費,有診所建議記者轉去附近的臨時檢測中心做檢測。
大公報記者昨日以市民身份,向四間有代衞生署派樽的私家醫生診所查詢,若是有病徵,見醫生取樣本瓶的費用,普遍為二、三百元診金,另加100元行政費。有診所職員建議記者,可到鄰近的臨時檢測中心取樣本瓶;有診所職員勸記者,「唔使諗啦,好貴」,建議記者到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取樽。
楊超發建議政府資助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稱,衞生署指定的六至七間化驗所,須向私家醫生診所收取每個樣本150元的費用,所以私家醫生診所合理地向市民收取100元行政費用。
他表示,求診病人約有一半不願意接受檢測,而私家診所須考慮感染風險增加,而且須增添人手和擺放收集箱,執行上有一定困難。他建議增加誘因,例如私家醫生每處理一名有病徵的病人,可獲發約200元的行政費用,支付醫生為病人登記、處理檢測結果等衍生的支出,病人亦可獲寬免約200元的診金,包括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