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萌
▲圖:Getty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印度2020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低於孟加拉國,在印度國內引發熱議。彭博社17日刊文,深入分析印度的經濟現狀,並認為,印度一直想成為下一個中國,如今卻發現經濟可能還不如孟加拉國。彭博社文章開篇就指出,「印度的經濟低迷在本周變成了『絕望』(despair),原因是2020年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低於孟加拉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預測數據,孟加拉國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4%至1888美元,而印度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或將下降10.5%至1877美元。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卡西克·巴蘇(Kaushik Basu)也注意到了這組數據,並發推文感慨:「任何新興經濟體良好發展都是好消息,但是令人震驚的是,五年前領先25%的印度現在卻正在落後。」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放經濟以來,印度的夢想就是想要效仿中國的快速發展。」彭博社直指,印度經過三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卻換來落後於孟加拉國的結果,這損害了其全球形象,而相對落後的表現也可能會挫敗印度的自信心。印度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彭博社給出了幾點分析。
「新冠病毒大流行無疑是罪魁禍首。」文章在這裡還是拿孟加拉國舉例,該國感染病例在6月中旬達到高峰,而印度單日確診數逐步超越任何一個國家,直到最近才開始慢慢回落;孟加拉國有1.65億人口,新冠死亡病例不到5600例,印度人口是孟加拉國的8倍,新冠死亡病例是孟加拉國的20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消息,印度為遏制病毒傳播而進行的嚴厲經濟封鎖,致使該國本財年經濟萎縮10.3%,這幾乎是全球經濟損失的2.5倍。」
「更糟糕的是,即使沒有大流行,印度最終也可能會輸給孟加拉國。」財政緊張、資本不足的金融體系和多年投資恐慌都將推遲印度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文章援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和前印度首席經濟顧問提供的論文觀點予以分析。
從該篇論文的觀點來看,孟加拉國之所以表現得還不錯,是因為它沿襲了以前的「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之路,該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份額與其在貧窮國家勞動適齡人口中所佔的份額一致。與此同時,孟加拉國和越南都從效仿中國的發展道路中脫穎而出。然而,印度卻選擇走另一條路,選擇不生產那些可能滿足10億勞動適齡人口工作的產品。結果就是,印度在主要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品和服裝部門等生產損失高達1400億美元,約佔印度GDP的5%。
「如果2019年印度計算機軟體出口一半不復存在,那將引發軒然大波,這些損失其實正相當於印度每年因勞動密集型生產而放棄的出口。」彭博社進一步指出,這是真實發生的,但在印度,沒人願意談論,政策制定者不想承認被迫關閉的廠子可能也會賺錢,也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更大的危險在於,政客們可能不會採取糾正措施,會加倍犯錯。」文章進而提到印度政客目前的心理狀態:「比孟加拉國差沒關係,我們可以建立進口壁壘,為國內經濟搞生產,並以這種方式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突然之間,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自力更生」的口號又重新回到目前的經濟政策中來。
然而,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結構是錯誤的,中國現在正給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騰出空間,這恰恰為印度提供了機會,但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之。文章也提醒印度,面對每年要創造至少800萬個工作崗位的挑戰,這將是後疫情時代令印度最感到頭痛的問題。
彭博社發布該文後,相關話題立刻引發《國家先驅報》、《經濟時報》等主流印媒的關注與深思。印度《國家先驅報》撰文感慨,欺騙自己只是一種民族主義式的消遣,「幾年前我們在探討與中國和美國競爭,但現在我們必須先與孟加拉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