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印媒對比中印經濟發展現狀自愧不如

2021-02-15 參考消息

印度「雷迪夫」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預測者們不停地說印度的經濟情況會好轉,但事實並非如此。而在相隔兩年之後,中國重新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國。

文章稱,在印度,政府想方設法激發經濟活力;在中國,政府正在關閉鋁廠來控制汙染,並調控房地產市場。

在印度,關於設立經濟特區的辯論短暫復興,然後慢慢銷聲匿跡了;在中國,在北京以南設立了雄安新區,將再造一個深圳。

▲與同樣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的北京通州副中心定位於承接北京市資源不同,雄安新區將主要承接中央級資源。

印度大談「印度製造」和利用低工資成本,而雄安新區卻是為高附加值產業設計的。

在印度,政府對進口鋼材徵收反傾銷關稅,破產的鋼鐵公司會被銀行拍賣;在中國,2016年鋼材生產能力又有所增加。

▲河鋼集團邯鋼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鋼卷存放庫區內巡視。

文章稱,在某些領域,這兩個經濟體情況相同:在兩年內出口都一度下降了10%,2017年貿易都復甦了。不同的是,中國為貿易順差,而印度的貿易逆差在擴大。

文章指出,債務方面,中國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僅為46%,而印度的這一比重為69%。因此,北京在財政上有刺激增長的餘地,而且去年也動用了這一手段;印度儲備銀行(央行)已經排除了採用這種手段的可能性。

▲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快報》)

文章稱,北京本來將2017年經濟增長率的目標定在6.5%左右,結果上半年增長率為6.9%。印度則不停地說情況會好轉,但往往是呈現另一個樣子。

文章稱,在相隔兩年之後,中國重新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國。這還是在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減少、而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在擴大的情況下實現的。談到就業,預計中國今年將創造110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至於印度,還是別問了。

▲招聘會現場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歡迎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中印兩軍爆發新衝突?印軍開口
    雙方肯定沒有發生印媒所說的那種規模的衝突,兩國前沿部隊時有小摩擦,但如果有出現傷亡的摩擦,不可能在中方的巡邏日誌上都沒有反映。」印度軍方則在25日下午發布聲明稱,1月20日,中印雙方在錫金北部納庫拉地區發生了一場小規模對峙,當地指揮官按照既定協議解決了此次事件,希望媒體不要誇大不符合事實的報導。
  • 中印實力誰更強?印媒:三天武力徵服中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女兵日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自從中印邊境對峙緩和之後為了讓國內民眾對印度軍隊的實力充滿信心,印度媒體還在最近刊登了一篇中印實力對比的文章。據《印度斯坦時報》分析稱,中國需要發射220枚彈道飛彈才能將印度的一個機場徹底摧毀,如果中國集中火力攻擊3座空軍基地,僅跑道和飛機滑行道每天就需要耗費660枚彈道飛彈。這樣一來,中國將在三天之內打光1000-1200枚中程彈道飛彈或短程彈道飛彈的庫存。
  • 印媒:印度將在中印邊境新設47個哨所
    據印度防務新聞網報導,在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印度政府已下令建立47個邊境哨所,這些哨所將由部署在中印邊境的所謂「印藏邊境警察部隊」(ITBP)來設立和管理。印媒稱,這一消息是由印度內政部長基尚·雷迪10月24日在「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的一場活動中宣布的。雷迪還提到將為此提供新採購的車輛,並表示印度政府已經為這些車的採購提供了9.78億美元的預算。
  • 印媒調查出爐,印度人太樂觀了
    關注免費訂閱近日,印媒在這項涉及多個方面的「國家情緒調查」中,根據《今日印度》公開的結果顯示,在中印邊界出現爭端後,對於「如何看待中印雙方的軍力」,有72%的受訪印度民眾認為,印度軍隊能在衝突中戰勝中方;只有9%的受訪者認為
  • 印度對中國態度大轉彎,印媒呼籲:離美國再遠點!
    印媒稱在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的同時,印度不應該幹預其與中國的矛盾,同時呼籲離美國再遠點!難道美國這次又白忙活了?  據悉,印媒分析後指出,印度不應該被美國對華制裁所牽連。而關於蓬佩奧提出的想法,印度政府並未進行回應,這完全是符合實際控制線是屬於中印兩國的問題,必須與印美合作區分開來。印度外交部長表示,政府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告誡群眾,印度在保持戰略自主。
  • 美媒:印度經濟發展了三十年,可能還不如孟加拉
    彭博社17日刊文,深入分析印度的經濟現狀,並認為,印度一直想成為下一個中國,如今卻發現經濟可能還不如孟加拉國。彭博社文章開篇就指出,「印度的經濟低迷在本周變成了『絕望』(despair),原因是2020年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低於孟加拉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預測數據,孟加拉國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4%至1888美元,而印度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或將下降10.5%至1877美元。
  • 中印衝突:一寸山河一寸血
    爆發於15日的中印加勒萬河谷之爭,中方在極力保持克制的情況下,印軍仍然兩次越過邊境線,挑畔和攻擊我方官兵,最終引發暴力衝突,各有傷亡。這是1975年以來,中印邊境摩擦中最大的一次流血衝突。45年的雙邊和平,被印軍打破!中印之間的邊境之爭由來已久。
  • 印度租借兩架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印媒速炒:可部署到中印邊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近日到貨,印度媒體稱,這款無人機可部署在中印邊境進行監視。
  • 印政客聲稱「莫迪已決定何時會與中巴交戰」,印媒忙「滅火」
    NDTV:人民黨(北方邦)負責人:總理已決定何時與中巴交戰據上述兩家印媒報導,斯瓦坦特拉是當地時間23日在北方邦的一次活動中發表的上述言論。去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廢除當前執行的憲法第370條,取消此前憲法賦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巴基斯坦外交部予以強烈譴責,表示將利用所有可能的選項反對印度這一非法措施。阿約提亞則是印度北方邦著名宗教聖地。1992年,印度教教徒拆毀了清真寺,聲稱要在此建造傳說中的羅摩神廟,導致大規模宗教衝突,約有3000人喪生。
  • 中印達成邊境撤軍共識後,印官員又信口雌黃:宣稱「中國丟臉」
    在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中,中印雙方就達成了「儘早啟動邊境脫離接觸」的共識。
  • 外媒:印太四國能演變成對抗中國的軍事聯盟嗎?
    另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稱,這是自拜登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後美印領導人首次通話。兩人談論了地區安全問題又提到了所謂「四國聯盟」。  就在莫迪和拜登通話的同一天,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了一篇名為「印太四國能演變成對抗中國的軍事聯盟嗎?」的文章,俄媒稱,所謂的「印太四國」正在走向進一步的聯合,目的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 「四國」有可能通過建立軍事同盟來阻礙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提升。
  • 美印防長通話,印媒爆料:也提到中國,但不清楚是否談了中印邊境對峙
    PTI稱,兩位防長在通話中提及中國,但不清楚是否談及了中印對峙。奧斯汀資料圖PTI稱,印度國防部表示,辛格接到了奧斯汀打來的電話。電話中,雙方重申了兩國共同努力以加強「多方」防務合作和戰略夥伴關係的承諾。
  • 中印軍長們談撤兵,印度外長說改善中印關係,但是總統卻說增兵,聽誰的?
    前些天,印度外長發表了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是合作與競爭,兩個經濟關係密切,多方面也有共識,就是邊境問題存在矛盾。到了近日,印度沒實權的總統卻說,印度已經在中印邊境部更多兵力,警惕中國。  印度軍方,外長說要和中國談判,打醬油的總統卻唱反調,要增兵;這就反應了印度內容對於中印問題依然存在分歧,不過主張和平的更多。
  • 怕影響中印談判?「馬拉巴爾」軍演印度沒請澳大利亞,還準備推遲
    中印雙方7月達成邊境共識後,他8月31日又越線挑釁;雙方防長會晤後,不到3天又非法越線,還鳴槍威脅,打破雙方45年來邊境沒有槍聲的默契。看似很激進,但正好可以借力向中方施壓的美日印「馬拉巴爾」軍演他又推遲了,而且澳大利亞也不邀請了,據說是怕影響中印談判。令人不解的是,難道你非法越線鳴槍威脅就不影響?
  • 印媒稱中國「移交了5名失蹤男孩」,印度軍方否定他們是間諜
    作者:王德華在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之際,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別說被印媒炒作的「綁架案」。幾天前,印媒抹黑中國稱,五名印度男子在實控線附近被中國軍方「綁架」。印方不時以這種方式派人越界刺探我方情況,這是他們蠶食中方控制地區的一種手段。遇到這種情況,中方會堅決扣留他們,進行警告、教育後才予釋放。上述5人中方也已經對他們進行了警告、教育,很快將釋放。《印度時報》於12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話稱,中國「移交了5名失蹤男孩 」,但一口咬定他們是「迷路」的「獵人」報導稱,人和飛機經常在藏南的山區森林裡迷路。去年,它是一架空軍飛機。
  • 印度媒體這回很緊張,中印這一個月鬧大了,中國增兵
    印軍在錫金邊境越界的風波持續鬧大,中印邊境局勢隨之升溫有印媒指,中印在洞朗地區對峙已經接近一個月,雙方都已持續增兵;又指解放軍海軍近期亦增加在印度洋的艦隊部署
  • 消息人士:中印對等執行脫離接觸,但有一個前提條件!
    環球時報-環球網13日從消息人士處得知,中印雙方將根據相互同等安全原則,對等執行脫離接觸計劃。但印方必須首先撤回在班公湖南岸的非法越線人員,中方才考慮在班公湖北岸脫離接觸。中方致力於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同時,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印度時報》12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中印雙方已大體上同意從班公湖-楚舒勒地區的「摩擦點」撤軍,並公布所謂的「撤軍方案」。
  • 印媒:為何印度的飛彈防禦系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答案又戳到痛處
    隨著國際大環境逐漸複雜化,中印邊境持續對峙的僵局也絲毫沒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