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闖事件中提到metoo到底是什麼?

2021-02-11 伴學iclone

在推特上發起「Me Too」運動的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

Me Too(或#MeToo,直譯為「我也是」)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遣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社會運動人士塔拉納·伯克在此之前數年便開始使用這一短語,後經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而廣為人知。米蘭諾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以使人們能認識到這些行為的普遍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

起源

社會活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於2006年在Myspace上最早使用了「Me Too」這一短語。當時伯克發起了一場草根運動,在被性侵犯的有色人種、特別是底層女性中推廣「用同理心實現賦權」(empowerment through empathy),而「Me Too」便是這場運動的一部分。]目前伯克正在製作一部名為《Me Too》的紀錄片。她提到,那時有一位13歲的少女向她傾訴曾遭受的性侵犯,而她當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一經歷啟發她開始使用「Me too」一詞,她說她希望當時能用這個詞來回應那位少女。

2017年10月15日,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在推特上鼓勵女性儘可能地傳播這個詞,使人們能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通性。當時她寫到:「如果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都能發一條『Me too』的狀態,那人們或許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米蘭諾後來提到她是受到了伯克的啟發,還說伯克的故事「感人至深、鼓舞人心」。

影響

僅10月15日「#MeToo」就在推特上出現了超過20萬次,到次日更是超過了50萬次。而Facebook上,最初的24小時內就有470萬人在1200萬條狀態中提到了該標籤。據Facebook統計,45%的美國用戶至少有一個朋友發布了帶該標籤的狀態。

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回復了米蘭諾的推特,其中包括:

帕特裡夏·阿奎特

索拉·伯奇

比約克

格蕾琴·卡爾森

巴裡·克裡明斯

貝薩妮·科森蒂諾

謝裡爾·克羅

維爾·達斯

維奧拉·戴維斯

金姆婭·道森

羅莎裡奧·道森

費利西婭·德[

艾倫·德傑尼勒斯

蘿拉·德雷富斯

瑪麗卡·杜阿

尼基·杜博斯

賽迪·杜普伊斯

艾美利卡·弗瑞娜

Lady Gaga

伊拉娜·格雷

海瑟·葛拉罕

莎拉·海蘭

露比·考爾

馬恩·萊文

莫妮卡·萊溫斯基

劉逸雲

梅蘭妮·林斯

麥凱拉·馬羅尼

瑪麗·麥特琳

黛博拉·梅辛

萊恩·摩爾

哈維爾·穆尼奧斯

阿什莉·默裡

安娜·帕奎因

寶蕾·佩雷特

克瑞斯蒂娜·佩瑞

貝茜·菲利普斯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

莫利·林沃德

阿尼卡·諾尼·羅斯

珍妮·斯蕾特

加布裡埃爾·尤尼恩

傑西卡·瓦倫蒂

伊莉莎白·沃倫

埃文·蕾切爾·伍德

瑞茜·威瑟斯彭

此外,泰瑞·克魯斯、詹姆斯·范·德·比克等男性亦表示他們同樣有過被性騷擾的經歷。而另一些男性則通過標籤「HowIWillChange」來承認他們有過對女性的無禮行為。同時,伊莉莎白·普蘭克則創造了標籤「HimThough」。

除好萊塢之外,「Me Too」宣言還引發了音樂界、科學界、學術界、政界等各個領域對性騷擾與性虐待的廣泛討論。如在音樂圈中,樂團Veruca Salt使用該標籤指控詹姆斯·託貝克的性騷擾行徑,而愛麗絲·格拉斯則聲稱她原先在音樂組合水晶城堡的同伴伊森·凱斯對其有侵犯行為。

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州、俄勒岡州與羅德島州的州議會分別回應了在競選中出現的性騷擾指控。一些政界女性則講述了她們遭遇過的性騷擾,其中包括聯邦參議員海迪·海特坎普、廣野慶子、克蕾兒·麥卡斯基與伊莉莎白·沃倫。聯邦眾議員傑基·斯貝爾則發起了一項提案,旨在簡化國會中告發性騷擾的流程

2017年11月12日,數百人在好萊塢參與了「還我職場遊行」(Take Back the Workplace March)與「#MeToo倖存者遊行」(#MeToo Survivors March),以抗議性侵犯行為。

11月16日,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陸天娜在被問到總統唐納·川普、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參議員艾爾·弗蘭肯以及羅伊·摩爾等政界人物被指控有不當行為時,特別提到了「Me Too」運動。

國際性反應

此一標籤已在全球最少85個國家中使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法國則出現了這一短語的變種——「BalanceTonPorc」(直譯為「 譴責你的豬只」),用以鼓勵用戶對外公開涉嫌性侵犯與性騷擾者的姓名。「#Me Too」對應的西班牙語為「#YoTambién」;加拿大法語地區則以「#MoiAussi」這一標籤參與這埸運動。以色列當地的同意標籤為以希伯來語寫成的「גםאנחנו#」(#UsToo),其在2017年10月18日因登上當地報紙《新新聞報》而開始流行。

在歐洲議會與歐盟布魯塞爾辦公室發生的騷擾行為被爆出後,歐洲議會召開了一次會議以回應Me Too運動。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特別提到了該標籤是召開此次會議的原因。在英國,內閣辦公廳啟動了一項對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馬克·加尼爾的調查。加尼爾被指控讓其秘書幫他的妻子與情婦購買情趣用品。

非英語地區所用標籤

除了「#Me Too」以外,一些非英語地區的運動參與者使用了不同的對應標籤。

菲律賓

在菲律賓的男女亦籍此機會分享了他們的有關經歷。

義大利

義大利女性在公開被性侵犯與性騷擾的經歷時則附帶「#QuellaVoltaChe 」(在那個時候)此一標籤。

瑞典

在瑞典,部分女性通過該標籤指控馬丁·蒂梅爾與記者弗雷德裡克·維爾塔寧對她們的侵犯行為。蒂梅爾在TV4上的節目於10月20日被取消。

中國大陸

自陳小武事件後,「Me Too」一度成為中國內地媒體的流行話題。媒體上,有人發聲支持該運動,並且指出中國性侵問題的嚴重性,希望運動的影響力可以從當前的教育界進一步拓展到職場;也有人在支持查處性侵問題的同時指出,根據抽樣調查和統計結論,中國內地的性侵事件次數一直在減少,然而人們對之的焦慮持續上升,應當警惕極端保守人群藉機擴大話題、誇大事實,在注意到公眾在性話題的認知落後的同時,積極探討性騷擾的合理定義,完善性騷擾處置的理論依據。據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官方英文媒體中國日報上稱與外國相比,中國的性騷擾問題較少,中國男人受到的教育使他們懂得保護女性,引發了許多中國網民的憤怒。

陳小武事件

主條目:陳小武事件

2017年10月,中國內地知名社交媒體知乎有人發表匿名貼,講述了貼主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博士時遭受副導師陳小武性騷擾的事件,引起網絡上其他受害者的共鳴,以及網民的關注。2018年1月1日,身處美國的華裔女博士羅茜茜透過微信公眾號發聲,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名舉報陳小武。在公眾號文章中,羅茜茜自己的行為受到「#Me Too」運動的鼓舞,要為仍然遭受性侵的學妹們站出來。當日,該文章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學校官方透過微博發布消息,稱已經成立工作組,並暫停了陳小武的工作。4日,羅茜茜發起了一封聯署信,要求校方建立性騷擾防治機制,獲得全國高校學生學者的響應。11日,陳小武被撤職;隨後,教育部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並追回這一稱號已發放的獎金。

瀋陽事件

主條目:瀋陽事件和北大嶽昕事件

2018年4月,多名北京大學校友在網絡上實名舉報現南京大學漢語言系主任、長江學者瀋陽在1998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期間性侵北京大學1995級女學生高巖致後者自殺。隨後,北京大學方面證實當年瀋陽因此受到行政處分。北京大學2014級本科生嶽昕等人依照規定向北京大學公開申請公開事件處理詳情後,遭到校方不同形式的打壓,導致事件的影響一步步擴大。

4月7日,南京大學在微博上發表聲明,稱瀋陽已不再適合在南京大學工作,建議其提出辭職。同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解除與瀋陽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

4月8日,北京大學在微博上公布了當年警告處分的文件,文件中稱在瀋陽與高巖交往方面「不夠嚴肅」、「很不慎重」、「處理不當」,造成高巖「思想上產生嚴重刺激」,瀋陽在懷疑高巖有精神疾病後卻不及時反映,導致了「嚴重後果」和「極壞影響」。同時,校長林建華召開專題會議。會後的通報中稱應當「認真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深刻反思、引以為戒,用制度與舉措保障師生合法權益。

香港

香港田徑運動員呂麗瑤在其23歲生日當天用這一標籤在Facebook上爆出了她曾遭到的性侵犯。她說她的舉動是受到了美國體操運動員麥凱拉·馬羅尼的影響。她特別用了「#metoo」標籤,並上傳了一張她手書「#metoo lly」(lly為其姓名首字母)的照片。[77][78][79][80][81]

臺灣

主條目:臺灣體操教練被控性侵案

臺灣一位匿名體操選手因看到奧運會金牌得主亞歷山德拉·萊斯曼揭發拉裡·納薩爾的美國體操性虐待醜聞,而在2018年3月9日於社群網站上指控就讀國中時,遭體操教練梁梅宗性侵長達十年。同年4月3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舉辦「勵馨30 重返初馨」系列活動記者會時,邀請臺灣民眾參與同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的「多陪一哩路#MeToo大遊行,勵馨接住你」遊行,主要訴求為反性騷擾、反性侵和#MeToo。

韓國

2018年2月22日,趙敏基所任教的清洲大學的女學生指控,於校內使用教師特權,多次進行性騷擾及性侵行,後陸續多位受害者出面指控。事件起初,當事人否認了一切的罪行,並將其視為謠言。警方確定找趙敏基約談調查時,於3月9日留下道歉信後自殺身亡。因而引發韓國對Me Too運動的反彈聲浪。

批評

有批評意見稱這一標籤讓被性騷擾與性侵犯的受害者負起了將這些行為公開化的責任,而這可能會使受害者再度遭到心理創傷。還有意見則稱這個標籤只是簡單地激起了憤怒,使人們無法進行有更有意義的交流。伯克最初批評這項運動忽視了黑人女性為針對性騷擾問題所做的工作。不過,她還是向參與該運動的人們致敬,並對米蘭諾能認可她發起的類似運動表達了讚許。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刪李翔原因:metoo背景下與上級戀愛不合適
    對於真人版《花木蘭》中沒有出現動畫版的男主角李翔一事,片方認為讓木蘭與上級談戀愛會讓人不適,尤其是在metoo背景下。
  • 《Dope》中提到的「肉脯世代」到底是什麼?竟然觸及社會問題
    那麼到底什麼是「六拋世代」呢? 我們要從2011年韓國流行的「三拋一代」說起。「三拋一代」最早出現在了《京鄉新聞》企劃報導《講述福利國家》中,指的是那些因為生活艱辛而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的年輕一代。 當今韓國社會裡,有很多80、90後年輕人在節節攀高的生活物價、學費、就業難、購房等經濟和社會上的壓力下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結果只能被動放棄戀愛,成家生子也無限期被推延。
  • 【星期二的特別事件】提到「娘化」你怎麼看?
    文中提到「許多人認為社會上『陰柔之風』盛行,『娘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人民日報會這麼認為,怎麼想都是你們天天「嚶嚶嚶」的錯(誤))不過在這次的文章中,日報的思維還是比較開明的,以歷史為例論述了男性「娘化」並不稀奇,應該在給予包容的同時合理引導,把握尺度。(話說「擁有標緻五官的年輕男性,在穿上女裝後常常帶有很強的萌屬性。」
  • 韓語中:粗卡,脆骨,大發?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
    喜歡韓語的童鞋們經常會看到類似韓語發音的中文,使用率也非常高,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用處呢?下面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些常用的詞彙。1. 歐巴——오빠這個詞可能是最耳熟能詳的吧。「오빠」在韓語當中是「哥哥」的意思,而「歐巴」的發音與其類似,所以廣為應用。
  • 當年汶川地震中,那位敢讓總理為其讓路的士兵,到底是什麼身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已經成為了國際救援行動的宣傳語,只要有大規模的災難事件發生,這句話就會成為所有民眾口中最常說的一句話,正如當下正在面臨的全球疫情危機,各國民眾再次高喊這一口號,先是各國紛紛向中國進行救援,現在又變成了中國和他國為西方國家送去援助,但是讓這句話最開始得到關注的源頭,相信誰都不陌生
  • 朋友圈瘋傳的蒜芯蘸白色液體,到底是什麼?
    俗話說,病從口入,每次一提到食品安全的話題,人們就繃緊了神經,這不,前幾日在朋友圈瘋傳的蒜芯蘸「白色液體」,大夥們就議論紛紛,就怕這
  • 許可馨:我爸媽信息被人公開了,我真不明白,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許可馨事件」全民討論了一周。蘇州市紀委、共青團中央、中國歷史研究院、蘇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獎學金委員會相繼對「許昕」事件作出回應。父母還是個謎嗎?不過,蘇州市紀檢監察委員會此前已表態:「我們高度關注許昕事件。如果對本市公職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有任何線索,我們將依法處理,「相信真相很快就會水落石出,因為相關部門很容易調查到相關人員的信息。
  • 什麼是梗? 進來漲漲姿勢鴨!
    什麼是梗? 進來漲漲姿勢鴨!時間:2019-11-22 15:43   來源:知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梗? 進來漲漲姿勢鴨! 梗是一種模因,似乎這就是最直白的理解,但這也相當於什麼都沒說。如果把模因理解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或基本的單位),那麼梗也代表了一種文化嗎?
  • 小洲為何會在火車站「毆打」rap祥龍,事件起因是什麼?
    而就在近日不久,網友們都在瘋傳小洲毆打rap祥龍的事件,一開始人們認為這可能是玩笑,但是這並不是玩笑,人們在看完事情發生的視頻後,也不得不相信了這件事的到來!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剛開始是rap祥龍剛剛步入YY不久,後來在他的努力下也得到了人們的支持與認可!而後來沒想到的是小洲也大駕光臨到rap祥龍的直播間裡造訪,也可以說是rap祥龍的命運太好了!
  • 旗安84陷Metoo輿論爭議,到底是貶低女性還是過分解讀?
    網絡漫畫作家旗安84繼女性歧視爭議後,最近又陷入嘲笑Metoo運動輿論中。
  • 陶樂德事件
    這名神秘的男子聲稱自己的祖國位於西班牙和法國之間,警方拿出地圖,讓他指出祖國的所在位置,該男子卻用手指著安道爾,堅稱他自己從沒聽過什麼安道爾,陶樂德已經在這個位置存在了1000年。另外,此次日本之行是因公出差,過去5年也經常往返於兩地之間,護照上以往密密麻麻的出入境蓋章更是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 科普:《驚奇隊長》中的噬元獸在漫畫中到底是什麼東西?
    適逢《驚奇隊長》上映,馮翼君決定蹭著這波熱度來給大家科普一些電影中出現的漫畫彩蛋和相關的內容。而我們的第一堂科普課就是電影中讓局長尼克弗瑞愛不釋手的小橘貓咕咕。在電影中,當斯克魯爾人和克裡人見到咕咕時,都說它是噬元獸,而在克裡星際巡洋艦戰鬥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咕咕變身成可怕怪獸的模樣,不僅吞下了宇宙魔方,還順便吃了幾個克裡士兵。
  • 「大頭娃娃」事件要一查到底
    漳州通報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產品含激素,線索移送警方。經有檢測資質第三方機構檢測,已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涉事企業所在地衛健部門已將有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 6月14日到底是什麼日子?
    🎬電影《白淨密探》(White Chicks)中的臺詞提到:Look, someone has got to give those girls a taste of their own medicine. 看,有人得知道什麼是自作自受。
  • 一鍋穿山甲,到底吃出了什麼東西?
    領導招待喝特供酒坐飛機「頭」艙……分享這個,分享那個無非分享了兩個字「特 權」當事人的身份也被證實@Ah_cal叫李加和事件發酵後吃穿山甲到底是私人宴請還是公務接待?若是官員公務接待,在中央強力反腐的形勢下,地方官員超標準招待,公然食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還涉嫌違背「反四風」政策與「八項規定」。
  • 「勤王軍」到底是一群什麼人?
    這個匿名用戶發布的有趣信息涉及所謂的即將發生的事件,包括美國政府內部存在反對總統川普的「暗深勢力集團」,眾多美國政要、自由派演藝界明星和猶太裔企業家參與孌童犯罪,其中許多人將被逮捕,真相將大白天下。Q將該事件稱為「風暴」或「大覺醒」。後來事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川普對他們給予鼓勵,最終使他們合法化。
  • 掃盲帖: 輻射到底是個什麼鬼?【附視頻】
    提起輻射,大家想到的就是福島核電站洩漏,車諾比事件。
  • 選·美播客:打破沉默的 #MeToo:「性騷擾」「職場性別平等」與「社會運動」
    她們的發聲,引發了社交媒體上激烈的討論;網友紛紛使用 #MeToo 標籤來揭露她們在生活、職場中經歷的性騷擾與性別不平等。本期,選美請來了女權與性別研究界的大咖,和大家一起聊聊 #MeToo 社會運動背後的歷史背景,並分析其局限、意義,展望推動性別平等的未來裡的機會與挑戰。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的原力到底是個什麼鬼?
    也是醉了,話說,這原力到底是什麼?下面科普來了:原力,其實是《星球大戰》系列的核心概念,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無所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創造的能量場,也是主角們爭風吃醋撕逼動武的基本目的。原力分為四種:光明原力:正義、仁愛、治療等積極元素的力量體現。黑暗原力:恐懼、憤怒、憎恨、惡意等消極元素的力量體現。
  • 演員們在電影中吸毒時,到底吸的是什麼?丨壹讀知道
    這些偶爾會困擾你的問題,請回復「提問+問題」來向壹讀君出招,除了數學不好之外無所不知的壹讀君(微信:yiduiread),必定會施展平生所學,在這裡見招拆招,幫你答疑解惑。用生命在吸霾的實習壹讀君 | 樹嘉餵天然卷:讀讀,有些電影中會出現吸毒的鏡頭,他們到底吸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