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特上發起「Me Too」運動的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
Me Too(或#MeToo,直譯為「我也是」)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遣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社會運動人士塔拉納·伯克在此之前數年便開始使用這一短語,後經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而廣為人知。米蘭諾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以使人們能認識到這些行為的普遍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
起源社會活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於2006年在Myspace上最早使用了「Me Too」這一短語。當時伯克發起了一場草根運動,在被性侵犯的有色人種、特別是底層女性中推廣「用同理心實現賦權」(empowerment through empathy),而「Me Too」便是這場運動的一部分。]目前伯克正在製作一部名為《Me Too》的紀錄片。她提到,那時有一位13歲的少女向她傾訴曾遭受的性侵犯,而她當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一經歷啟發她開始使用「Me too」一詞,她說她希望當時能用這個詞來回應那位少女。
2017年10月15日,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在推特上鼓勵女性儘可能地傳播這個詞,使人們能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通性。當時她寫到:「如果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都能發一條『Me too』的狀態,那人們或許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米蘭諾後來提到她是受到了伯克的啟發,還說伯克的故事「感人至深、鼓舞人心」。
影響僅10月15日「#MeToo」就在推特上出現了超過20萬次,到次日更是超過了50萬次。而Facebook上,最初的24小時內就有470萬人在1200萬條狀態中提到了該標籤。據Facebook統計,45%的美國用戶至少有一個朋友發布了帶該標籤的狀態。
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回復了米蘭諾的推特,其中包括:
帕特裡夏·阿奎特
索拉·伯奇
比約克
格蕾琴·卡爾森
巴裡·克裡明斯
貝薩妮·科森蒂諾
謝裡爾·克羅
維爾·達斯
維奧拉·戴維斯
金姆婭·道森
羅莎裡奧·道森
費利西婭·德[
艾倫·德傑尼勒斯
蘿拉·德雷富斯
瑪麗卡·杜阿
尼基·杜博斯
賽迪·杜普伊斯
艾美利卡·弗瑞娜
Lady Gaga
伊拉娜·格雷
海瑟·葛拉罕
莎拉·海蘭
露比·考爾
馬恩·萊文
莫妮卡·萊溫斯基
劉逸雲
梅蘭妮·林斯
麥凱拉·馬羅尼
瑪麗·麥特琳
黛博拉·梅辛
萊恩·摩爾
哈維爾·穆尼奧斯
阿什莉·默裡
安娜·帕奎因
寶蕾·佩雷特
克瑞斯蒂娜·佩瑞
貝茜·菲利普斯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
莫利·林沃德
阿尼卡·諾尼·羅斯
珍妮·斯蕾特
加布裡埃爾·尤尼恩
傑西卡·瓦倫蒂
伊莉莎白·沃倫
埃文·蕾切爾·伍德
瑞茜·威瑟斯彭
此外,泰瑞·克魯斯、詹姆斯·范·德·比克等男性亦表示他們同樣有過被性騷擾的經歷。而另一些男性則通過標籤「HowIWillChange」來承認他們有過對女性的無禮行為。同時,伊莉莎白·普蘭克則創造了標籤「HimThough」。
除好萊塢之外,「Me Too」宣言還引發了音樂界、科學界、學術界、政界等各個領域對性騷擾與性虐待的廣泛討論。如在音樂圈中,樂團Veruca Salt使用該標籤指控詹姆斯·託貝克的性騷擾行徑,而愛麗絲·格拉斯則聲稱她原先在音樂組合水晶城堡的同伴伊森·凱斯對其有侵犯行為。
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州、俄勒岡州與羅德島州的州議會分別回應了在競選中出現的性騷擾指控。一些政界女性則講述了她們遭遇過的性騷擾,其中包括聯邦參議員海迪·海特坎普、廣野慶子、克蕾兒·麥卡斯基與伊莉莎白·沃倫。聯邦眾議員傑基·斯貝爾則發起了一項提案,旨在簡化國會中告發性騷擾的流程
2017年11月12日,數百人在好萊塢參與了「還我職場遊行」(Take Back the Workplace March)與「#MeToo倖存者遊行」(#MeToo Survivors March),以抗議性侵犯行為。
11月16日,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陸天娜在被問到總統唐納·川普、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參議員艾爾·弗蘭肯以及羅伊·摩爾等政界人物被指控有不當行為時,特別提到了「Me Too」運動。
國際性反應此一標籤已在全球最少85個國家中使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法國則出現了這一短語的變種——「BalanceTonPorc」(直譯為「 譴責你的豬只」),用以鼓勵用戶對外公開涉嫌性侵犯與性騷擾者的姓名。「#Me Too」對應的西班牙語為「#YoTambién」;加拿大法語地區則以「#MoiAussi」這一標籤參與這埸運動。以色列當地的同意標籤為以希伯來語寫成的「גםאנחנו#」(#UsToo),其在2017年10月18日因登上當地報紙《新新聞報》而開始流行。
在歐洲議會與歐盟布魯塞爾辦公室發生的騷擾行為被爆出後,歐洲議會召開了一次會議以回應Me Too運動。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特別提到了該標籤是召開此次會議的原因。在英國,內閣辦公廳啟動了一項對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馬克·加尼爾的調查。加尼爾被指控讓其秘書幫他的妻子與情婦購買情趣用品。
非英語地區所用標籤除了「#Me Too」以外,一些非英語地區的運動參與者使用了不同的對應標籤。
菲律賓在菲律賓的男女亦籍此機會分享了他們的有關經歷。
義大利義大利女性在公開被性侵犯與性騷擾的經歷時則附帶「#QuellaVoltaChe 」(在那個時候)此一標籤。
瑞典在瑞典,部分女性通過該標籤指控馬丁·蒂梅爾與記者弗雷德裡克·維爾塔寧對她們的侵犯行為。蒂梅爾在TV4上的節目於10月20日被取消。
中國大陸自陳小武事件後,「Me Too」一度成為中國內地媒體的流行話題。媒體上,有人發聲支持該運動,並且指出中國性侵問題的嚴重性,希望運動的影響力可以從當前的教育界進一步拓展到職場;也有人在支持查處性侵問題的同時指出,根據抽樣調查和統計結論,中國內地的性侵事件次數一直在減少,然而人們對之的焦慮持續上升,應當警惕極端保守人群藉機擴大話題、誇大事實,在注意到公眾在性話題的認知落後的同時,積極探討性騷擾的合理定義,完善性騷擾處置的理論依據。據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官方英文媒體中國日報上稱與外國相比,中國的性騷擾問題較少,中國男人受到的教育使他們懂得保護女性,引發了許多中國網民的憤怒。
陳小武事件主條目:陳小武事件
2017年10月,中國內地知名社交媒體知乎有人發表匿名貼,講述了貼主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博士時遭受副導師陳小武性騷擾的事件,引起網絡上其他受害者的共鳴,以及網民的關注。2018年1月1日,身處美國的華裔女博士羅茜茜透過微信公眾號發聲,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名舉報陳小武。在公眾號文章中,羅茜茜自己的行為受到「#Me Too」運動的鼓舞,要為仍然遭受性侵的學妹們站出來。當日,該文章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學校官方透過微博發布消息,稱已經成立工作組,並暫停了陳小武的工作。4日,羅茜茜發起了一封聯署信,要求校方建立性騷擾防治機制,獲得全國高校學生學者的響應。11日,陳小武被撤職;隨後,教育部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並追回這一稱號已發放的獎金。
瀋陽事件主條目:瀋陽事件和北大嶽昕事件
2018年4月,多名北京大學校友在網絡上實名舉報現南京大學漢語言系主任、長江學者瀋陽在1998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期間性侵北京大學1995級女學生高巖致後者自殺。隨後,北京大學方面證實當年瀋陽因此受到行政處分。北京大學2014級本科生嶽昕等人依照規定向北京大學公開申請公開事件處理詳情後,遭到校方不同形式的打壓,導致事件的影響一步步擴大。
4月7日,南京大學在微博上發表聲明,稱瀋陽已不再適合在南京大學工作,建議其提出辭職。同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解除與瀋陽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
4月8日,北京大學在微博上公布了當年警告處分的文件,文件中稱在瀋陽與高巖交往方面「不夠嚴肅」、「很不慎重」、「處理不當」,造成高巖「思想上產生嚴重刺激」,瀋陽在懷疑高巖有精神疾病後卻不及時反映,導致了「嚴重後果」和「極壞影響」。同時,校長林建華召開專題會議。會後的通報中稱應當「認真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深刻反思、引以為戒,用制度與舉措保障師生合法權益。
香港香港田徑運動員呂麗瑤在其23歲生日當天用這一標籤在Facebook上爆出了她曾遭到的性侵犯。她說她的舉動是受到了美國體操運動員麥凱拉·馬羅尼的影響。她特別用了「#metoo」標籤,並上傳了一張她手書「#metoo lly」(lly為其姓名首字母)的照片。[77][78][79][80][81]
臺灣主條目:臺灣體操教練被控性侵案
臺灣一位匿名體操選手因看到奧運會金牌得主亞歷山德拉·萊斯曼揭發拉裡·納薩爾的美國體操性虐待醜聞,而在2018年3月9日於社群網站上指控就讀國中時,遭體操教練梁梅宗性侵長達十年。同年4月3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舉辦「勵馨30 重返初馨」系列活動記者會時,邀請臺灣民眾參與同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的「多陪一哩路#MeToo大遊行,勵馨接住你」遊行,主要訴求為反性騷擾、反性侵和#MeToo。
韓國2018年2月22日,趙敏基所任教的清洲大學的女學生指控,於校內使用教師特權,多次進行性騷擾及性侵行,後陸續多位受害者出面指控。事件起初,當事人否認了一切的罪行,並將其視為謠言。警方確定找趙敏基約談調查時,於3月9日留下道歉信後自殺身亡。因而引發韓國對Me Too運動的反彈聲浪。
批評有批評意見稱這一標籤讓被性騷擾與性侵犯的受害者負起了將這些行為公開化的責任,而這可能會使受害者再度遭到心理創傷。還有意見則稱這個標籤只是簡單地激起了憤怒,使人們無法進行有更有意義的交流。伯克最初批評這項運動忽視了黑人女性為針對性騷擾問題所做的工作。不過,她還是向參與該運動的人們致敬,並對米蘭諾能認可她發起的類似運動表達了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