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俗稱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多為單側,少數情況下可出現雙側鼻腔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輕者僅為涕中帶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覆鼻腔出血可導致貧血。血從清道出於鼻,稱為鼻衄。是常見的一種病症。主要由於肺、胃、肝火熱偏盛,迫血妄行,以致血溢清道,從鼻孔流出而成鼻衄,亦有少數由腎精虧虛或氣虛不攝所致。鼻衄亦稱為衄。鼻衄量多時,又稱為鼻洪或鼻大衄。
兒童鼻出血多發生於4~10歲,並且90%以上的鼻出血多發生在鼻中隔前下方。鼻中隔前下方有一個由動脈和靜脈血管構成的血管網,這裡的黏膜薄,靜脈沒有瓣膜,醫學上稱為鼻腔易出血區。由於位置靠前,當受到外力衝擊時,很容易出血。
孩子鼻出血時,家長千萬不要慌張,應將患兒取坐位或半坐位,頭略向前傾,不能取仰臥位,也不能頭向後仰,以免血液嗆入呼吸道。若血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後會加重出血。這時可用冷毛巾敷頭部,用手指在鼻翼上稍施加壓力3~5分鐘,也可用消毒棉花蘸0.1%腎上腺素溶液或雲南白藥,填塞鼻腔10分鐘,然後輕輕取出棉花。
為了防止室內乾燥,可在地面上灑些水,或用空氣加溼器,保持室內一定的溼度。讓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及富含營養且清淡、易吸收的食物,防止維生素C、B1、B2等的缺乏。
鮮生地、鮮白茅根、鮮蘆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也可把空心菜250克洗淨,和糖搗爛,衝入沸水後飲用,起到清熱涼血的功效。
鼻腔內經常塗一些金黴素或紅黴素眼藥膏,以防止鼻部黏膜乾燥,另外要戒除孩子挖鼻孔的不良習慣。
以上方法只是鼻出血患者的家庭急救,由於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而且長期大量的鼻出血會導致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應及時到醫院,請專科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