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對白的舞劇,
卻讓現場觀眾頻頻拭淚,
肢體代替了語言,
述說著這樣的故事!
跟大徐一起重回現場……
9月14日,第三屆精彩江蘇藝術展演月活動,徐州分場舉辦《小蘿蔔頭》紅色舞劇表演。
「小蘿蔔頭」原名宋振中,出生於江蘇邳州,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共產黨員。1941年,宋振中8個月時,父親被國民黨秘密逮捕,隨後宋振中隨母親徐林俠也被帶進監獄。
宋振中從小跟著母親在牢中長大,後在監獄中秘密傳遞情報,因獄中營養不良,頭大身子小,被稱為「小蘿蔔頭」。
1949年革命勝利前夕,「小蘿蔔頭」一家遇害,後「小蘿蔔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舞劇《小蘿蔔頭》特別邀請了中國先鋒青年編導陳茂源為導演,經過半年多創作,把革命現實主義題材的寫實性和舞蹈藝術有機結合。
舞劇以「小蘿蔔頭」獄中生活為主線,分為「身陷囹圄」「魔窟生存」「求學成長」「傳遞情報」「烈士之殤」五幕,講述了他隨父母被捕入獄,在獄中生活、學習,幫助獄中的中共黨員傳遞信息、與敵人鬥爭,最後被殘忍殺害的過程。
40多位青年舞蹈演員參與、現代舞蹈的動作表達、簡約舞臺的抽象設計、觸動人心的音樂共鳴,把時空切換到了70多年前那段苦難而輝煌的時代。
讓觀眾在場景變幻中感受舞劇藝術魅力,在樂舞張弛的節奏感中觸動心靈,在肢體語言中感受真理和信仰的力量。
這場演出,也是家鄉人第一次用舞劇的形式,講述共和國最小烈士小蘿蔔頭的事跡。
演職人員冬天時候去了小蘿蔔頭紀念館,看到了小蘿蔔頭的一些照片、雕像,一門三烈的故事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心。舞劇和戲曲歌曲不同,演員沒有說話,都是用肢體來表現,情緒很飽滿。
小蘿蔔頭在困難中仍然對生活抱有一絲希望,雖然現在咱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但是身為新世紀的年輕人,依然要為更美好的明天出一份力!
深深的人性情感,監獄裡不屈不撓的鬥爭,刑場上生死訣別的痛苦,先烈們用獻血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這些都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最能引起演員和觀眾共鳴的地方。
演出結束後,掌聲經久不息。
觀眾紛紛被「小蘿蔔頭」頑強的革命精神所打動,並深切懷念曾經為建立、捍衛、建設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圖片:徐劍
整合: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