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初,南京市民張先生在瀏覽短視頻時,購買一部低價出售的蘋果二手手機。可是沒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沒有拿到手機,還被賣家騙走了四萬元。
受害人張先生在某短視頻平臺瀏覽時,看到一個低價出售二手手機的視頻。他發現對方售賣的蘋果二手手機價格很便宜,便加了賣家的微信諮詢。雙方將價格定在1300元左右,張先生付完款後,沒想到的是,過了一個禮拜,他收到的竟然是一個耳機套子,包裹裡面並沒有手機。
張先生很憤怒,便在短視頻下面評論,讓大家不要上當受騙。發現貨不對板,正常評論本無可厚非,可是賣家楊某卻威脅買家張先生,說他涉嫌侵害名譽權,並提出了索賠要求。
「他說我在詆毀他誣陷他,破壞他的作品,讓我做出賠償,不賠償的話就到法院起訴我。」張先生告訴記者,賣家通過一個律師發信息威脅他,說認識上海市某公安局局長和法院的領導,還說知道張先生的家庭住址,要威脅他的家人。
張先生信以為真,不僅先支付了4萬元的賠償款,隨後還和楊某見面,拿了七八條高檔香菸,以實物衝抵的方式又支付了一部分賠償款。
直到妻子發覺張先生精神狀態不對,才得知了事情的經過,最終,強拉著張先生去報了警。
到了派出所後,張先生依然聲稱不希望公安來處理,擔心自己會坐牢。民警告知張先生,他的行為不屬於侵害名譽權,而是正常反應問題,張先生這才配合調查。
10月底,警方在上海將賣家楊某抓獲。原來,楊某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售賣手機的視頻,僅僅是為了騙錢。
楊某交代稱,因生活奢靡,自己的存款早就被揮霍一空。於是他假裝賣手機,實際上發一些與實際商品不符的物品,比如耳機套,以此騙取受害人的金錢。警方抓獲楊某時,因他受騙而報案的受害人就有四人,總案值達到了五萬多元。
警方表示,因楊某自身經濟能力已不足以支付被害人的損失,於是聯繫了楊某的家屬,由楊某家屬對被害人進行了賠償。11月中旬,警方成功將張先生被騙走的四萬元追了回來。目前,楊某已經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刑拘。
警方提醒,網絡交易,不管是賣家還是買家,都不能掉以輕心。日常購物一定要選有第三方監管的購物平臺,否則一旦上當受騙就很難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