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上面的藍色字體「弋陽微傳媒」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爆料、騷擾、廣告合作請微信:13361693580
「大人盼下田,小孩盼過年」。過年除有吃有玩,穿新衣外,還可以拿到紅紙包的「壓歲錢」。「壓歲錢」,是漢族年俗,寓意闢邪驅鬼,保佑平安。 「壓歲錢」分二種:一種是由長輩發給晚輩,表示壓歲(壓祟); 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長輩發給晚輩「壓歲錢」有兩種方式:[一是正月晚輩拜年後,長輩當眾賞給;二是在除夕的夜晩,小孩睡熟後,由家長悄悄地塞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古時候有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晩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孩子的頭,摸三下,孩子往往嚇得驚哭起來,繼而發熱、頭痛、變痴、變傻。人們為了保護孩子便採取了一系列的預防方法,如:三十晩上人們燒著明火,通宵達旦地「守歲」 (祟)令其不敢作怪;用紅紙包銀錢放在小孩枕邊,「祟」懼怕紅包和金屬發出的亮光,便不能靠近。
早期來說,壓歲錢並不是給真錢,而只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徵性的東西,是希望起到震懾性的作用。但後來,人們逐漸把壓歲錢實用性的意義給強化了,因此就變成了給真正的貨幣。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生重大改變。從此,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壓歲錢」不拘多少,舊時家境好的人家紅紙包包一百文銅錢賞給晩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放一塊銀元,表示「一本萬利」;貧寒之家一文一吊,壓歲錢牽著一顆顆童心。
當貨幣紙幣化以後,「壓歲錢」的量就有了飛躍。舊幣一元叫一萬,現在聽起來幾百元的壓歲錢,其實只等於幾分錢,錢雖少,卻是自己可以支配的財產。買幾個小炮竹,這裡放一個,那裡放一個,就有了過年的氛圍。隨著時代的發展,給「壓歲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獨生子女,過個年能收個幾百上千,有的學了廣東人叫「利市」,有的叫紅包。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它是父母等長輩給孩子的一道護身符, 祈願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祥;同時,晚輩給長輩壓歲錢,是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表達了期盼老人長壽之意。如今,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但「壓歲錢」的最初的美好意義還存在多少呢?
徵集最新新聞:微友們在您身邊發生的新鮮事、感人事、好人好事,不凡發送給我們,和大家一起分享,歡迎微友們積極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用,將有1-100元獎勵)。
弋陽微傳媒弋陽人的生活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