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講,「流注」涉及宇宙萬物的變化。在中醫學中,古代醫家將人體的氣血運行比作水流,並且以五輸穴的「井、滎、輸、經、合」來描述其運行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徵,以形容經脈氣血的流注過程。
正如《針灸大成》所云:「所出為井,井像水之泉;所溜為滎,滎像水之陂;所注為輸,輸像水之窬;所行為經,經像水之流;所入為合,合像水之歸。皆取水義也。」歸者,言氣血歸於正經,如川谷之入江海一樣,故稱為「流注」。
由此可見,「子午流注」是根據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周期性變化,以研究其與時空同步的科學理論,它給很多學科的發展都提出了研究方向。
而在中醫學,則用它來說明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界周期同步,運行不息的關係;並說明陰、陽各經氣血的盛衰有固定的時間。氣血「迎時」而至為「盛」,「過時」而去為「衰」;「瀉則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開,過時為闔」。
據此創立的「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針法,定時開穴,調和陰陽,糾正機體氣血的偏盛偏衰,為中醫、針灸治療疾病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劉世瓊、王玉田的著作:《掐指推算「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上醫網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旨在分享,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