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源鎮金橋村,有這樣一位返鄉民工,為了改善家鄉的交通條件,他不僅帶領村民自發修路,還將自己打工掙來的積蓄用於其中,用兩年多的時間,修建了一條通村通組路。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位熱心的修路人——黃自強。
仙源鎮金橋村,地勢陡峭,山高路遠,進村的路車輛無法通行,通村路順山勢而下,大家只能步行,而這條近兩公裡的毛路就是黃自強帶領村民花了近兩年時間打通的,這也是金橋村行壩組22戶村民連通外界的唯一通道。
經過半個小時的步行,記者來到了金橋村行壩組,見到村民們正在討論修路付款的問題。
桐梓縣九壩鎮天池村村民梁永現:我是(租賃)挖機的,他們就說這下面修路,當時做的時候沒錢,(黃自強)說這下面的受益戶有20多戶,他的意思是打工回來想把這條路搞起來,現在總的還差我們8萬多元,今天上來就是問他要錢的。
據了解,為了修路,黃自強不僅拿出了十多年來打工積攢的積蓄,甚至還欠下了一筆沉重的債務。而對於這些,他確顯得很坦然。
仙源鎮金橋村村民黃自強:我在外打工十一二年了,我是在外面看到那些農民都搞好了,回來看到我們的家鄉太窮了,我自己又生長於這個地方,看到他們攆一個豬,一天都攆不上山,路又陡,都賣出去。當時我們這個地方窮,集資都集資不起來,就是這樣產生了修路的念頭,當時準備修房子,過了兩年我還是想把這條路修通。
記者了解到,黃自強的家庭條件並不富裕,而修路不僅要面對資金缺口問題,還有勞動力的問題。儘管面臨諸多困難,但他仍舊堅持了下來。
黃自強:曾經想要放棄過,當時我實在沒有辦法了,但是當時我想了一下,如果放棄了,這個事情我就不成功了,我雖然欠了錢,如果這條路修不成、我們的產業也成功不了。我就想辦法,不管欠多少債,也要把路修通。
正因為黃自強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品格和不退縮的韌勁兒,感動了村民,帶動了村民投入到修路當中。
仙源鎮金橋村村民:我以前一直都是在外面的,回來後他們(修路),我還是儘量的支持。
仙源鎮金橋村村民黃元貴:他打工的積蓄拿出來了,為了家鄉建設,作為像黃自強這種決心,我感覺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
黃自強告訴記者,路修通了過後,他還要利用當地特有的土地資源優勢,發展中草藥種植基地,帶領村民們發展致富。記者:袁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