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無影燈,閃著寒光的手術器械,消毒水的味道……很多病人對手術室的印象都是負面的。如果有人輕輕地握著你的手,對你說:「別怕,有我們在!」你是否會感受到溫暖和力量呢?
重醫附二院手術室的護士安丹就是這樣一位能給人安慰的白衣天使。儘管因為表現優異,被評為十佳寬仁好護士,但她仍十分謙虛。她說,深切感受患者的痛苦,力所能及地安撫他們,這是她一直堅持做的。
讓病人安心做手術「每個患者在上手術臺前,都會忐忑不安。」安丹說,作為手術室的護士,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術前與患者溝通,講明手術的注意事項,安撫患者緊張的情緒。
兩年前,一位五十歲的阿姨因摔傷導致肌腱受傷,已陸續做過幾次手術,恐懼感十分強烈。當時,她要在附二院做肌腱吻合手術。這不算是特別重大的手術,但在術前宣講時,這個患者眼含淚水,全身顫抖。儘管家人不斷安慰,仍不能緩解其緊張的情緒。最後,安丹拉著這個阿姨的手,不厭其煩地給她講解手術過程,並告訴她,「不用緊張,我們動手術的醫生都是很優秀的,一定能夠安全地做完這臺手術……」安丹承諾,第二天的手術她會全程陪在手術臺邊,這個患者才逐漸放鬆了。
第二天的手術沒有實施全身麻醉,患者的意識是清醒的。當這個阿姨看見安丹果然在手術室等她時,露出笑容,手也沒有這麼抖了。「妹妹,看到你,我就放心了……」安丹說,一種被信任和依賴的感覺,讓她緊緊握住患者的手。
手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非常成功。安丹全程握著她的手,一直和她聊天,談一些開心的事。半個月後,患者痊癒出院了,還特別和家人來感謝安丹。在安丹的職業生涯中,這樣的事例有很多。
實現價值不怕苦累
2003年,安丹從川北醫學院畢業,一直在手術室做著護士工作。一臺手術連續站幾個小時是常事。最長的一臺手術,從早上9時一直站到晚上12時。
「所有的醫護人員齊心協力,為了手術臺上的患者而共同努力」,安丹說,她喜歡這種氛圍,更喜歡這份工作帶給她的價值感。特別是手術成功完成,患者痊癒出院,那都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安丹今年32歲,家人勸她換一份輕鬆的工作。但她說,這份工作讓她體現了自身價值,苦和累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安丹至今都記得,當初大學畢業時,實習老師的諄諄教誨——只要擁有「五顆心」,再苦再累都能堅持下去。「責任心、同情心、耐心、細心、愛心」,安丹說,這麼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她真正領悟到了這「五顆心」——痛患者之痛,樂患者之樂,感同身受,就是最好的愛。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其他人。
「我一定會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下去。」安丹說。
重慶晚報記者 易守華 通訊員 謝禹
中國護理之聲醫護講堂群 91568344
李冰微博:http://weibo.com/u/1282250180?source=blog
中國護理之聲網址:http://www.zghl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