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出生率:終點初現還是另一起點?

2021-02-15 在日華人圈
    「災難」是人們在提及日本人口狀況時最常使用的詞語之一:社會日益老齡化,有大量的無性夫妻,新生兒越來越少,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人們推遲生育———但是情況真的像媒體報導的那樣糟糕嗎?數據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日本的人口狀況正在好轉。


        日本從未進入過全世界總生育率(指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量)最低「十強榜」。而且自2005年達到總生育率1.26的最低谷後,該數字一直在緩慢、持續地增長———雖然政府預計2015年會輕微回落0.01點。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3年日本的總生育率為1.43,高於韓國、新加坡(均為1.19)、中國香港(1.12)和德國(1.38)。

  媒體喜歡引用新生兒數量絕對值或出生率(每千名人口中的新生兒數量)作為生育率下降的數據。因而會出現諸如《日本新生兒數量為史上最低》《出生率下降警鐘長鳴》等勁爆的標題。然而,這些數字的下降並不一定意味著女性一生中孕育孩子的平均數量減少。

        日本並不是孤例。其他高收入國家的總生育率也低於全球平均值,低於2.1的更替水平。但是最新的數據表明,大多數高收入國家的總生育率正在上升。

  人口學家米科·米爾斯屈萊認為,當一國的人類發展指數(衡量一國健康、教育和財富的綜合指數)達到0.86以上後,生育率將開始增長。如果米爾斯屈萊的觀點是對的,人類發展指數已達0.89的日本將進入總生育率增長的過渡期。遺憾的是,由於有記錄的歷史上沒有生育率長期回升的先例,目前無法預見這一增長會走多遠。但就目前而言,讓我們先珍惜一下這個急需的好消息吧。

日本最新時訊*華人生活資訊*線下交友活動

提供一個幫助大家相互交流國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找微信公眾號:yijiao363

投稿郵箱:735509294@qq.com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2015年出生率出現增長 但人口依舊呈減少趨勢
    日本厚生勞動省23日公布2015年人口動態統計結果(概數),出生率出現增長!
  • 排行榜|【全球人口】:2019年全球人口數量以及出生率排行
    本期導讀:根據總部在美國加州核桃市的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公布2019年世界各個國家地區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地區中,中國臺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
  • 從人口出生率地圖來看,黑人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
    目前,全球有七十多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近年來,很多發達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像東亞地區,歐洲和北美,人口出生率都低於2.0。
  • 日本出生人口跌破90萬連創新低 :東京都人口逆勢突破1400萬
    中文導報訊 2019年,日本新生人口首次跌破90萬人,為86萬5234人,嬰兒出生率為1.36,持續下降。
  • 以色列人口突破880萬,人口出生率據發達國家最高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數據,在剛剛過去的以色列70周年建國紀念日到來之際,以色列人口已經突破884萬,在過去一年中以色列人口增長了16.3萬,增幅1.9%,其中17.7萬新生兒,4.1萬人死亡,3.7萬猶太人移民至以色列。
  • 韓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韓國女生為何不願意生孩子,韓媒道出真相
    這也是很多國家都在關注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正在逐年下降,有些甚至已經出現負增長了,各國也在為人口問題愁的不行。就來拿中國來說吧,雖然現在中國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為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了200萬人;2018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了1.49個千分點;2018年中國死亡人口數量為9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3%。
  • 結果公布,人口專家失眠了!
    連著四年,出生率下降。最為恐怖的是:2020年,一下子減少了460萬。可以說:斷崖式下跌。由於:2019年一孩只有593萬,2020年數據查不到,估計在500萬左右。而人口專家預測:由於2020年結婚人口跌破800萬,加上二孩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減弱。3~4年,出生人口跌破700萬,5~7年跌至500萬。
  • 東京人口1400萬,疫情給增長踩下剎車
    人口增加給東京帶來活力,另一方面,住宅的更新進展緩慢,閒置房增加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東京遲早將迎來人口減少,新冠疫情正在給東京的人口增長踩下剎車。     東京截至5月1日的推算顯示,都內的人口突破了1400萬人。自2009年4月1日突破1300萬人起,經過11年零1個月再次突破大關。
  • 日本生育危機惡化:出生率現30年來最大降幅,處女數量越來越多
    日本的生育危機正在惡化,根據政府的初步數據,今年前七個月的數據顯示,日本的出生率出現了30年來的最大降幅。日本國家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發言人木康嶺島(音譯)表示,出生率下降的速度「比官方預測的要快」。Japan's birth rate has been falling since the late 1970s.
  • 西班牙和西方國家的人口悲劇:人口負增長,移民失業率高,社會壓力大
    西班牙人口基金會主席Alejandro Macarrón對西班牙現階段人口狀態進行研究後表示,西班牙人口出生率的悲慘狀態讓人震驚,而隨後帶來的後果更是驚人
  • 全球出生率破1 的國家出現了,就在我們旁邊!
    而在出生率不斷下滑的背景下,世界上第一個零出生率的國家出現了,它就是韓國。零出生率指的是出生率跌破1,這意味著一名女性一生當中一個孩子都不會生。韓國人口本就只有五千多萬,按照這個速度下去,韓國的人口將越來越少。話說,人是國家一切生產力的核心,也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和國家及一些社會資源服務的對象。如果人都沒有,那麼也談不上未來了。
  • 瑞典人口為什麼突破千萬?
    2016年是瑞典自18世紀有人口統計以來,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年,新增人口超過13萬,這一速度在歐洲可以排到前三!人口增長,快的有點驚人?對於地廣人稀的北歐國家來說,令人關注的不僅僅是這1千萬的人口數量;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千萬人口來的比預期要快得多!
  • 美國正在面臨一場少子化危機,人口生育率達到歷史最低點
    從2016年的人口數據看出,這一年美國出生人數與前一年相比降低了1個百分點,生育率降到了每1000名15到44歲的育齡女性全年生育62名嬰兒。這個數字在青年和20多歲的人口中繼續降低。30多歲和40多歲的女性生育率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還不能彌補年輕人降低的幅度。一個國家的出生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標。這個數字通常要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 美國大學研究顯示2100年日本人口將減少為6000萬,那中國呢?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發布的關於2100年世界人口的研究報告,在日本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這份報告顯示到2100年時日本人口將從現在的1.2億減少為6000萬!  這份引人注目的研究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將在2064年迎來人類歷史上的人口最高峰,全球人口總數將高達97億3700萬人。
  • 美研究:全球總人口80年後直接減半,美國奪回經濟第一排名
    該論文預測了人類在未來80年的人口變化,以及評估這些變化對經濟和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影響。據《共同社》和BBC報導,基於全球195個國家過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作出分析後,沃爾塞特預測,全球的生育率將持續下降。華盛頓大學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的生育率在2017年已下降至2.4,而該論文更是預測,這個數字在2100年會跌至低於1.7。
  • 穆斯林人口統計---世界正在變化
    根據研究,一個文化若要能持續超過25年 那麼人口的出生率必須達到每個家庭有2.11個孩子 否則的話,這個文化將會漸漸衰落 從歷史上看,仍未見有一個文化 在人口出生率低於1.9的情況下能出現轉機 而1.3的出生率更是不可能逆轉 因為它將要花80到100年的時間
  • 全球唯一出生率進入零時代國家,政府苦不堪言,這意味著什麼?
    人口的增多或者是減少,都會給國家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就拿我國來舉例,曾經因為數量太多,不得已要實行計劃生育,因此大部分的90後都是獨生子女,而時間發展到現在
  • 少子老齡化拖累日本經濟?
    新官上任三把火,日本新內閣的第一把火「燒」在了社會痼疾——少子化問題上。在9月初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的記者會上,菅義偉就將少子老齡化與經濟復甦等問題放在一起,表態稱「將向堆積如山的課題發起挑戰」。近年來,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據日本總務省8月發布的基於居民基本登記冊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月1日,日本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均創歷史新高。
  • 圖解|人口紅利過後,亞洲這些地方將比其他地方「老得快」
    澎湃新聞 覃照瑩人口老齡化不再僅是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根據渣打銀行的最新報告,部分亞洲國家(地區)的老齡化速率前所未見,它們面臨的老齡化風險將比西方嚴重。從聯合國《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的預測來看,2015年到2050年,在全球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亞洲的老齡人口(65歲及以上)佔比的確上升奇快,從11.6%升至24.6%。但從老齡人口佔比來看,到2050年,全球老齡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仍然是歐洲,平均老齡人口佔比為34.2%。亞洲的老齡化水平並不十分突出,僅高於非洲(8.9%)和大洋洲(23.3%)。
  • 韓國出生率連年走低 眾多婦產醫院改成皮膚科
    韓國出生率連年走低,很多婦產醫院關門停業或轉向皮膚科等其他診療項目(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韓聯社1月15日報導,受到韓國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的影響,韓國婦產科醫院的數量急劇減少,很多婦產專科醫院不得不關門停業或者改做其他診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