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李亞賢(右)和兒子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72歲的李亞賢已是第四年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
他是今年「法考」上海考區年紀最大的考生。11月1日上午8點,距離開考還有一小時,李亞賢已來到考場門口,深色西服藍領帶白襯衫金邊眼鏡,一身職場法律人的氣質。
李亞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九年前開始在律所工作。他注重儀式感,備考期間,他即使在家,也每天穿正裝。至於一天考試六小時的體力,則得益於健身的愛好,現在他也能輕鬆倒立。
72歲的李亞賢如今也能輕鬆倒立
11月1日「法考」結束後,李亞賢說,這次題不難,但如果這次失利,明年爭取加把勁兒。此前李亞賢已經參加了三次考試,第一次差幾十分,第二次差30分,第三次差20分……2020年是他第四次參加法考,因為「提前把2015年以來,真題挨個看了個遍」,所以今年的考題讓他覺得「很容易判斷」。
考前的幾個月裡,李亞賢每天六點多就已洗漱完畢,泡一杯茉莉花茶,坐在陽臺的書桌旁。剛起床的一個半小時,是李亞賢效率最高的時候,他習慣在這個時間段複習真題,「眼裡多過幾次,心裡就有底。」學累了,他就站起身,從陽臺眺望遠處。
2017年前,李亞賢一直住在成都。年輕時,他開過飯館,炒得一手好川菜;也投身過建築行業,做過建築公司經理。他還做過代課老師,教初中生語文。從2011年起,李亞賢開始在律所從事諮詢工作。
2013年,李亞賢的老伴被查出癌症晚期,藥石無醫。老伴去世後,他獨自一人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時間。69歲那年,他跟隨子女定居在上海。同時,他給自己定下了新目標——「通過法考」, 「以後的時間,我都為這個目標奮鬥」。
來到上海後,他一邊備考,一邊繼續在律所做法律諮詢相關工作。因為一直沒有資格證書,李亞賢能做的工作不多,寫法律文書、起訴狀、申訴書……雖然工作內容看上去簡單,但他比別人花更多心思。規範化書寫早已爛熟於心,但他始終覺得,法律文書在字裡行間,應該追求一種見字如面的信任感。
他想到小時候,在爺爺的中藥鋪,每次有病人來看病,爺爺就坐在對面拿起毛筆開起藥方。他便也學著爺爺的模樣,拿起毛筆,用行草書法書寫法律文書。在他看來,這樣更能得到法官信任。
李亞賢寫的毛筆字練習
同齡人早已退休,而對李亞賢來說,邊工作邊備考已是常態。他說,自己選擇律師這個職業,也是因為沒有年齡限制。一般人60歲左右就退休了,但參加「法考」,從事法律工作「哪怕80歲都可以」。
對72歲的李亞賢來說,參加「法考」不僅是腦力挑戰,也是體力挑戰。複習法考之餘,他還堅持健身。他專門在家裡放了一些鍛鍊器械,拳擊、倒立、「鷂子翻身」都不在話下,「頭朝地,腳朝天,這個動作我現在做也很輕鬆。」
李亞賢計劃,拿到「法考」證書後,能夠名正言順地做個法律顧問。他說自己到了這個年紀,是尋求開心的過程。如果能同時給予大多數人幫助,也算發揮餘熱。
李亞賢一家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