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大動物實驗中心一隅,聳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刻「慰靈碑」三個大字,並刻有「獻給為人類健康而獻身的實驗動物」。
今年清明節前夕,多名科研、醫護人員及大學生自發前來獻花祭奠,表達對逝去動物的哀思。
4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慰靈碑」前,六名身著白大褂的該中心科研人員和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正手持花束站成一排在碑前默哀,默哀完畢後依次面向石碑鞠躬,並將手中花束輕輕地放到石碑前。
王志強是武大醫學院婦科腫瘤專業研究生,去年他曾經和同學一起,在實驗中心用小白鼠進行手術實驗,昨天他也和幾名同學相約,第一次來到石碑前緬懷實驗動物。「我們應該對這些動物抱有感恩之情,沒有對這些動物進行的各種實驗和觀察,我們就無法學習課程,掌握醫學規律。」
動物實驗中心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動物是協助人類抗擊疾病的功臣,它們魂歸天堂功留人間。
實驗動物福利有保障
據動物實驗中心獸醫主管鮮巧陽介紹,目前該中心主要的實驗動物有恆河猴、兔子、大、小白鼠、豚鼠等。
記者在該中心的「動物樓」內看到,第一層樓約500平方米,全部是動物們的「家」。進入前必須換上防護衣、鞋套、手套及面罩,在一塵不染的房間裡,每隻猴子被安排在1平方米左右的籠子裡,籠子裡掛著鏡子和塑料球供它們玩耍,甚至還有電視播放視頻和音樂。「動物們居住環境的溫度溼度、空氣潔淨度、噪聲程度都要嚴格控制,一日三餐的食物也是經過特別調製。」鮮巧陽表示,只有時刻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的動物,才能保證醫學實驗結果的可靠。
所有進行實驗的動物,最後的結果大部分是「犧牲」。鮮巧陽表示,隨著動物福利保護與國際逐漸接軌,如今實驗動物基本上採取「安樂死」。
紀念動物彰顯社會文明
鮮巧陽介紹,該中心每年都有數萬隻動物為醫學科研「犧牲」,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還沒有哪種技術能夠完全取代活體實驗動物,疾病機制研究,藥品和疫苗的研製、器官移植,無不是藉助實驗動物獲得成功。
一邊「殺害」動物,一邊又「樹碑立傳」來緬懷動物,從「慰靈碑」面世的第一天起,倫理爭議就常常圍繞著動物實驗中心。社會上有一種聲音,稱實驗動物的慰靈碑是「作秀」、「虛偽」,甚至認為慰靈碑在宣示、粉飾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該中心負責人表示,為動物設立慰靈碑,根本出發點是想表示對動物的崇敬,對生靈的關愛。同時也在警示我們自己,應該盡最大可能關愛、善待實驗動物。「動物相對人類來說是弱者,生命之間的力量有大小之分,但生命本身卻具有同等分量。」華師社會學教授梅志罡認為,對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人類都應持有敬重之心。設立動物「慰靈碑」,並在清明節等紀念日表達人類的愧疚與感激,呼喚了尊重生命意識和眾生平等情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QQ:1532015051; Email:academic-assistant@foxmail.com聲明:本文發表僅是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友情支持: 英諾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英諾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為您提供生命科學、光學、物理學以及材料科學等多領域的專業技術服務及實驗室技術解決方案。為您提供專業的光學平臺搭建、CCD及顯微鏡選購、電鏡及其制樣儀器購置、以及相關儀器的維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