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季的風物詩「十五夜」,於每年農曆9月滿月的那一天,大家一起賞月,就是日文中所說的「月見」。
日本秋季節日—中秋名月
農曆9月最重要的節日就是中秋名月。確切而言,7月、8月、9月在農曆中被視為是秋季,而八月十五正好就是秋季的正中間這天。由於每月的第1天與第15天都可以觀測到滿月,因此就出現了在這個夜晚觀賞滿月的習俗,而這個節日恰好伴隨著芋頭收成,所以這天也被稱為芋名月。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於中秋節恰好在逢颱風季與日本秋季雨季,出現適合觀測月亮的晴朗夜空的可能性非常低,以致江戶時代的書籍還記載著,你很可能10年內有9年都無法看到滿月。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中秋名月何時出現,但公認的理論推測是在平安時代,日本遣唐使將欣賞滿月的傳統帶回了日本。據說當時的貴族並不是直接仰頭觀賞滿月,而是參與如遊船或宴會這類的活動,以欣賞月亮在水上或酒杯中倒影。
「十五夜」與「十三夜」
在日本進行賞月活動實際上是兩個晚上!除舊曆八月十五晚上之外,第二次的賞月活動是在一個月後的舊曆九月十三晚上舉行,因此你常會聽到「十五夜」與「十三夜」這兩個術語,即分別指八月十五與九月十三的夜晚。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參加了在十五夜舉行的賞月活動,你就必須在十三夜再次參加,否則將被視為只參加了部分的賞月活動,這在日本是令人皺眉搖頭的行為。
慶祝秋季收穫的賞月活動
賞月活動被視為是對神明和這個月份所帶來的豐收表達愛戴與感謝的機會,在賞月時,美酒、月見糰子以及秋季收成的農作物,例如芋頭、毛豆、慄子與芒草會被當作供品,在觀賞滿月時供奉給月亮。
因為芒草與稻穗很像似,所以帶有農作物豐收祈願之意味,且據說芒草有驅魔的功能。像滿月一樣圓圓的糰子則有祈求子孫健康之意。在衝繩,撒上紅豆的蒸和菓子吹上餅,也作為供品包含在內。而在佛寺中,祈求豐收的儀式則作為節日的一部分來進行。
賞月必吃月見糰子
月見糰子會被擺放在三方上面,即一種承裝供品的木製小平臺,下方鋪著方形白紙,白紙的邊角則擺在平臺的邊上。在神道教風格的儀式中,三方用簡單未上漆的木材製作,而佛教風格的儀式則是使用漆木製的三方替代。雖然如此,許多家庭中並沒有三方,因此也可以使用託盤或盤子承裝。
大部分看到的月見糰子都是白色的,但在關西地區,有種不同版本的橢圓形月見糰子,上面覆蓋著一層豆沙。而在名古屋等地方,他們的月見糰子有3種顏色,即白色、粉紅色與棕色,做成像芋頭的形狀,但沒有用豆沙覆蓋糰子。
中秋節還是日本孩童的萬聖節
除了賞月、吃糰子,其實中秋節這一天日本的孩童們還有一項特權,就是能正大光明地「偷東西」!不過這裡說的可不是偷錢,而是指供奉用的糰子、芋頭、慄子等等食物可以隨小朋友偷走。甚至是摘取鄰居庭院裡的柿子、梨子也都沒有問題。
在有的地方甚至會先把「被偷」的食物先準備好放在玄關,讓小朋友去拿。如果沒有準備菓子的人家,也可以放5日圓或10日圓硬幣。仿佛萬聖節一樣!只不過可惜的是現代人和鄰居的交流比較少,這個習俗也在漸漸消失。
據說今天22點以後北京的天空就放晴了,不知今晚日本民眾能否賞到滿月呢?
祝所有的朋友們中秋國慶節日快樂!萬事順意!
日通本著「至誠、至精、至微」的做人做事理念,以豐富詳實的日本醫療信息和多年在日本醫療界積累的人脈關係為基礎,幫助有需求的人去日本看病、體檢、做醫療美容;幫助有需求的醫護人員到日本醫院進修培訓、學習考察;協助有需求的醫院及各類醫學論壇,邀請日本相關醫學專家到場演講,搭建中日醫學交流平臺。歡迎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