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已經是7 年前的事,但是核災後對環境與健康造成的長期影響很少有人提及,其實核災的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影響不僅限於福島地區,因為大氣循環,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加州的葡萄酒竟然也驗出放射性物質。
因地震引起的福島核災和海嘯,使輻射物質散布到空氣和海洋裡。世衛組織說,災後日本食品檢驗出輻射物質,但還在安全標準之下。隨著這些物質散布,其他國家的食物也有少量的輻射物質。
法國研究人員檢驗加州Napa酒鄉2009至2012年間出產的卡本內蘇維翁(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酒,想了解在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葡萄酒內的輻射物是否會增加。
起先他們在酒瓶外並沒有測到銫-137,這是銫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但等他們打開酒瓶,把葡萄酒加熱,讓葡萄酒化為粉末,然後置於伽馬射線探測器檢查,發現2011年後葡萄酒含的銫-137量是之前的兩倍。不過可以放心的是,這些放射物質的量依舊「極低」。
這項研究的方法是藥理學家休伯特(Philippe Hubert)2001年發明的,他的用意並不是要測驗葡萄酒安不安全,而是要查驗昂貴佳釀的真假。 1952年以前的法國葡萄酒不該有銫-137的蹤跡,因為當時沒有核子測試和核爆,大氣中不該會有這個元素。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指出,1950年代美國,蘇聯和其他國家在地球大氣層中測試氫彈,這些測試釋放大量放射物質到大氣中,引發環境汙染的隱憂。世界強權做的大氣核武測試一直到1980年代才算結束,但已經對地球造成無法抹滅的印記,最明顯的就是銫-137,它是鈾-235裂變的放射性副產物。銫-137早已席捲全球,並微量進入食品供應鏈。
2001年,法國藥理學家Philippe Hubert發現有一種技術可以在不打開葡萄酒瓶子的情況下檢測銫-137,就是檢測酒瓶的伽瑪射線,只要將酒瓶檢測到的銫-137的量與葡萄酒製作時的大氣紀錄相匹配就可以得知,研究團隊已經建立200年來酒瓶化學成分的資料庫,主要用來辨識葡萄酒的真實年份。
譬如1980年以前大氣中有很高的銫-137汙染,之後就少很多,但到了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使歐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放射性雲中,再次增加銫-137的大氣水平,葡萄酒瓶的檢測也發現同樣結果。
今年初日本綠色和平組織在福島縣兩個城鎮,包括禁區在內進行的一項綜合調查發現,當地輻射水平比國際限制高出100倍,等於每個人每周接受相當於一次胸部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調查認為日本政府的淨化計畫等於宣告無效,至少在本世紀中葉之前都不適合人居。日本政府計劃於2023年開放部分地區讓居民返回。
商務合作 請加微信 bayarealife_chat
敬請關注
舊金山,矽谷華人最實用的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