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古稱驃國。在1200年前,驃(Pyu)族幾乎可以說是當時緬甸境內的主體民族。但今天,驃族在哪裡呢?沒有人能說出這個民族的「下落」了。
有人說驃族就是緬族,驃族已完全轉化為緬族了。有人又說不是,驃族是被緬族同化了。誰是誰非,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緬甸有名的Mya佛塔石碑文中,石碑的四面刻著的是緬文、驃文、孟文及巴利文這四種文字。這是蒲甘王朝時期的石碑,也就是說,在蒲甘王朝時期,驃族還是存在的,之後才逐漸消失了的。循此線索尋找,也許可以找出驃族的最後「歸宿」吧。
今年2月16日緬文鏡報上的一篇文章就報導了可能是驃族後裔的一個民族——東達(Taungtha)族的現狀。現在緬甸政府說緬甸有135個民族,這東達族也是其中之一,但其卻被歸類為欽(Chin)族的分支之一。對這,東達族的許多老人家都不認同。不僅僅因為現在東達族人所居住的地區不在欽邦,而且其風俗習慣語言服飾等和欽族也是風牛馬不相及。他們認為他們東達族是驃族的後裔,希望有關方面能慎重地實地調查,對他們東達族的來源能作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據鐵林(Tilin)縣東達族的長老U Kyaw Sein之說,他們的祖先是1800年前生活在波巴一帶的、以打鐵為生的驃族人。後因得罪了王室(緬甸歷史上就有鐵匠Maung Tint The被皇帝下令活活燒死的故事),才舉族移遷到這個地區來避禍。目前東達族人主要
居住在馬奎省的幾個縣區內,在索(Saw)縣有26個村莊,鐵林(Tilin)縣有23個村莊,甘高(Gangaw)縣有3個村寨就是東達人聚居之地。
現在東達人的語言據說是欽語、古緬語和驃語的混合體。但年輕一代已很少有人說這東達語了,只有老一輩的人還在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這樣再過兩三代,東達語就有完全消失的可能。至於傳統風俗習慣,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東達年輕人已完全放棄了傳統服飾。故老人家們不得不規定:在舉辦喜慶宴會及有關節日時,大家都得穿傳統服裝來參與。不過這規定又能堅持多久呢?故東達族的老人們殷切地希望,有關學者,例如語言學家、歷史學家等能組織起來,前來此地區調查東達族人的一切。如果能證明他們是驃族人的後裔,那將可填補緬甸民族史上的這一空白之地。
(緬華網 伊江樹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