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你又來看我啦!辛苦啦,到這裡來坐,喝茶嗎?」「不用客氣,您今天看什麼電視劇呢?」……作為沅陵縣法院派駐的結對幫扶責任人,筆者每次來到涼水井鎮江溪口村貧困戶張奶奶家中,都有這麼一段對話。
1930年出生的張奶奶已是鮐背之年,除了有慢性胃病外,身體還算硬朗,還會用電腦看劇,能聽得懂我說的普通話,也會用手機給家人通電話。兒子、兒媳、孫子都在深圳務工,孝順的兒子不放心老人獨自在家,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正當他們愁著如何安置老人的時候,雪中送炭的精準扶貧好政策來了。
自從2014年張奶奶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醫療、飲水都有了保障,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危房改造後建起了嶄新的磚房,窗明几淨,也有了乾淨的衛生廁所。廚房裡,一打開水龍頭,譁啦啦的自來水噴湧而出,傳統的灶臺頂上還掛滿了臘肉、香腸。臥室裡,過冬的棉被、羽絨服擺滿了衣櫃,桌上還有孫子寄來的老年奶粉和老人愛喝的荔枝罐頭。政府代繳了新農合和特惠寶醫療保險,家庭醫生定期上門幫老人量血壓、針灸、檢查身體,碰到頭疼腦熱,精通中醫的駐村工作隊隊長鄧晗還會幫忙抓藥送上門去。
「感謝黨和政府,不僅我能領到省外務工交通補助,我母親每年可以享受養老補助和高齡補貼, 這些惠農好政策切切實實讓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讓老人有幸福的晚年!」張奶奶的兒子在深圳一個工廠做保安,每次跟我通電話,語氣中都帶著感激之情。有一次,他遇到了勞動合同糾紛方面的法律問題,在駐村法官的幫助下,不僅保住了工作,還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資。
老人長壽的秘訣當然不是追電視劇,每隔幾個小時,她就會起身沿著附近的菜地來回散步,村裡的道路硬化後,原來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兩邊還裝了路燈,走起來方便多了,腳上不會粘上泥土,更不會摔跤。看到周圍秀美的青山,老人臉上掛著笑容,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夕陽下推開菜園子的藩籬,讓我想起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許,這就是貧困老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