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養老】江培山老人在小莊的幸福晚年

2021-02-13 自在溫泉

江培山是溫泉鎮小莊村的一名普通的老人,今年86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老伴去世後,他獨自一人生活,兒女因為工作忙也不能每天照顧老人,如何樂享晚年,成了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

2017年3月1日,村裡成立了居家養老中心,讓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有了完美的答案。

首先是一日三餐。村裡的居家養老中心專門為老人設立了食堂,老人每天一到飯點,就會和其他老人一起,去村裡的食堂吃飯,對於一些行動不便,不能自己去食堂吃飯的老人,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還會「送飯上門」,讓老人足不出戶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早飯是米粥、饅頭、雞蛋和小菜,中午晚上一葷兩素,一個星期不重樣,吃飯的同時,還可以和村裡其他老人談談心,聊聊天,實在是開心。

不光是一日三餐,江培山老人生活起居都被照管了起來。村裡出資為老人們統一粉刷室內牆,統一提供全新被褥。村委會還安排了專業護工,每天上門看望老人,與老人談心聊天,幫老人做家務。老人們的髒衣服、被褥也會定期由護工收集到村委會的洗衣房,洗乾淨曬好後送回家中。並且會每月安排理髮,每年的10月份至來年5月份村裡還定期安排老人去洗溫泉澡。居家養老中心對老人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讓村裡每個需要照顧的老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江培山老人家

護工在老人家中做家務

陪老人聊天

陪老人散步談心

在小莊村居家養老中心,像江培山這樣被照料的老人有20個,村裡將年滿85周歲以上的老人,8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以及60周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獨居老人都納入了照料範圍。村裡為每個加入養老中心的老人都建立檔案,全面了解老人信息,實時把握老人動態。

人到晚年,安穩健康就是福,小莊村的居家養老中心讓村裡的每個老人都切實感受到了幸福,正如江培山老人說的那樣:「我每天都過得太幸福,太幸福了!」

相關焦點

  • 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給子女帶孩子的他們,都是如何養老的呢?
    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給子女帶孩子的他們,都是如何養老的呢?在日本,很多當地的老人們是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習慣的。
  • 「幸福大院」開啟我市農村養老新模式
    今年90歲高齡的尹翠蘭老人,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經常是一人獨居。當潘津鎮的幸福大院建好後,她就第一批住了進來。尹翠蘭說:「幸福大院好得很,孩子們都把我們當親人,我也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了。」潘津鎮幸福大院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資金投入172萬元,目前有9名符合條件的老人在此居住生活。大院裡食堂、醫務室、活動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能為老人營造一個舒適、暖心的生活環境。
  • 農村幸福院打造老人幸福之家
    原標題:農村幸福院打造老人幸福之家 在山東省利津縣鹽窩鎮新董村幸福院,40餘名70周歲以上的老人高高興興地吃著1元午餐,老人董俊然感嘆道,「早上,村書記董福星到鎮上超市買了菜和肉,給我們這些老人們準備了包子、炒菜還有菜湯。雖然我們年齡大了,但覺得活得越來越滋潤了!」
  • 失智共照中心 臺灣探索失智養老的一次新嘗試
    失智症人群如何養老,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大問題,各地也都在進行多種的嘗試,日前在臺灣嘉義開設的一所「失智共照中心」或許提供了一種社區、
  • 鮐背老人的幸福生活
    兒子、兒媳、孫子都在深圳務工,孝順的兒子不放心老人獨自在家,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正當他們愁著如何安置老人的時候,雪中送炭的精準扶貧好政策來了。自從2014年張奶奶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醫療、飲水都有了保障,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危房改造後建起了嶄新的磚房,窗明几淨,也有了乾淨的衛生廁所。
  • 閩侯上街這個村養老有保障!幸福感滿滿!
    ▲(中美村)  日前,記者來到中美村幸福院。不久前剛投入使用的幸福院裡,不少老人正在閱讀報紙、下著象棋。 ▲(日間休息室)中美村村委會主任 陳成峰如果不方便照料老人或外出務工,可以將老人帶到幸福院。▲(中美村村委會主任陳成峰接受採訪)  幸福院的建設,只是中美村完善養老體系建設的舉措之一,村裡還積極聯合社會養老機構,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
  • 幸福之家|精神愉悅才是真正的幸福
    網上瀏覽信息時,常會看到一些老人由於寂寞所做出的非理性舉動所造成的新聞,一位獨居老人舉報鄰居家裡是制假窩點,一位耄耋老人舉報鄰居偷了她的工資……大量報警最終都被證明為無中生有。養老院也存在著相應的問題,長者經常投訴護理員照顧不周,只因為一個人在房間寂寞無聊。經常去醫務站找醫生說頭疼腦熱,只因為想找個人說說話。
  • 城事丨陽明頤養院:給失能半失能老人一個幸福的家
    家中如果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會讓整個家庭喘不過氣。就算是條件好的,請個保姆依然會有種種不放心。最近,有一家養老院悄悄開起,專門照顧失能半失能老人。經常開車路過東站的有心人可能會發現,在城東路98號,突然出現了一幢掛有「陽明頤養院」字樣的建築。這是我市首家以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為主、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 養老之家 | 魅力老人活力滿滿——魅力花園太陽穀安養中心舉辦長者見面日活動
    歡聚的日子總是快樂的,長輩們早早入座,盡情地欣賞著表演。現場笑聲不斷,精彩紛呈。90歲的入住長者黃奶奶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把現場觀眾的思緒帶回到那個懷舊的年代,臺下老人為她打著拍子,輕輕相和,現場氣氛溫馨祥和。
  • 今日視點 居家養老擴面:23000多名城鄉老人享受上門助老服務
    【天意物業公司 居家養老服務員閔寬群:我們正常過來,幫他剪剪腳趾甲,剪剪手指甲;有時候幫蔣爹爹理髮;我們是在做居家養老這一塊,但是我們更多的是用愛心做一點公益。】   同組村民蔣跟弟家在蔣惟敏家西邊,今年84歲。因為子女常年在外省市打工,蔣跟弟屬空巢老人。
  • 西北首家高端養老社區——榮華親和源接軌國際!
    劉書臺先生,臺灣氣球藝術協會講師,曾任新竹市陽光國小、國中等創意氣球社團老師,桃園縣龍潭老人安養院氣球教學老師,旺宏電子公司創意氣球社團創社長,參加過衛生署健走大型活動氣球表演,2014年臺北市國際防災紀念日布置活動及
  • 高新•驪山下的院子丨不要讓「孤獨型」養老,成為現實
    反方論證:老人需要的是菜場的煙火氣和生命的朝氣,在家買買菜帶帶孫子,讓他們去養老院,就可能剝奪了老人融入親情的權利。老人最需要的是「被人需要的感覺」,可以幫助子女,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下棋讀書、跳廣場舞、帶孩子等,長者覺得自己還能實現一定價值,能夠極大滿足長者的心理需求。讓長者成為「被需要的人」,才是有尊嚴的養老方式。
  • 老人住敬老院渾身潰爛長滿蛆都沒人管,涉事護工遭解聘
    醫院出具的診斷書顯示,老人趙某多處皮膚潰爛,最大潰爛面積達3釐米×3釐米,可謂觸目驚心。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由於疫情期間敬老院實行封閉管理,直到今年5月中旬,老人的侄女前往探視,才發現其身上多處被蛆蟲咬得潰爛。無極人和醫院出具的診斷書顯示,老人趙某多處皮膚潰爛,最大潰爛面積達3釐米×3釐米。
  • 仙桃首家鄉村幸福食堂開夥了!這個村子的老人好幸福!!!
    9月28日中午,仙桃市郭河鎮楊洲村村委大院旁的一處農房裡,飯菜飄香,一派火熱景象:30多位老人將10張方桌坐得滿滿當當,盡情享受著可口的飯菜,不時傳來歡聲笑語。房間內,空調、電扇、消毒櫃等設施一應俱全。「自從村裡開了這家『幸福食堂』,我就不用自己做飯了,兒女們在外面也能安心工作。」80歲的五組村民胡國斌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道。
  • 老人的答案很現實
    老人的答案很現實。對於獨生子女的結合,人們的擔憂無非是贍養四位老人壓力大人們對於獨生子女的結合,第一反應就是等將來兩夫妻到了中年,生活壓力會比普通家庭多一倍。原因就是獨生子女雙方都有兩位老人,有些甚至家裡還有爺爺奶奶,那就是三代,這些重擔都將壓在兩個獨生子女身上,沒有兄弟姐妹來幫襯分擔。
  • 瑞士的「時間銀行」養老,我聽過的最暖心的養老方式!
    瑞士的養老金非常豐厚,足以讓她在晚年衣食無憂。但令人費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顧一位87歲高齡的獨居老人。我問她是不是因為錢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令我意外:「我去工作並不是為了錢,而是把我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動了,就可以支取了。」
  • 「喘息服務」——居家養老好幫手!
    成家立業的兒女工作都很忙,多次出錢出力請人上門照看王爺爺,但請來的人大多幹不了幾天就走了。王爺爺一直由老伴馬奶奶照顧,但年逾八旬的馬奶奶也力不從心。2018年10月,豐臺區民政局貼出公告,通過政府購買「喘息服務」的方式,試點為1500名長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每月「放鬆」4天,其間政府「買單」請專業護理人員上門照料老人或送養老機構短期託養照護,需要「喘息服務」的家庭到居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買單」提供「喘息服務」的試點。
  • 2020年ARGENTUM美國養老社區公司排名
    按養老房間單元數,水印美國在最大的150名養老社區公司排第13名,59個不同規模的養老社區中含活力自理4569,相比於2019年的4536,增加了33,半自理3465,相比於2019年的3255,增加了210,記憶照護單元1359,相比於2019年的1255,增加了104,合計9393單元,相比於2019年的9046,增加了347單元。
  • 牧野律師——愛滿重陽節,情暖老人心
    2020年10月20日下午,河南牧野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申長江同志、副書記張之寒同志、郭煜新主任、郝志華和趙小利等律師一行到延津縣王堤村開展了「愛滿重陽節,情暖老人心」之系列慰問活動,給老人送去了節日的祝福與陣陣暖意。
  • 儀徵:養老機構安享晚年 老人臨終捐贈錢款
    2月25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在儀徵市華康老年康復中心舉行,今年78歲的徐嘉森老人受其已故哥哥徐培森老人的委託,向老人身前所住的華康老年康復中心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