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給子女帶孩子的他們,都是如何養老的呢?

2021-02-25 手指芭蕾

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給子女帶孩子的他們,都是如何養老的呢?

在日本,很多當地的老人們是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習慣的。在日本老人的傳統觀念當中,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日本的老人們,也是從自己帶孩子的過程中走過來的,而且因為主婦這一職業的存在,也讓日本老人們減少了幫助子女帶孩子的負擔。

那麼也有很多讀者朋友們好奇,這些不給子女帶孩子的日本老人們,他們的晚年生活,又都是如何養老的呢?

其實,對於這一點,日本的老人們很早之前就有了自己的規劃。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社會中,他們對自己的養老安排,可謂是提前規劃,未雨綢繆。

除了退休之後的養老金之外,也在年輕的時候積極給自己儲蓄一筆養老金,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晚年生活還是需要物質基礎的。

養老這件事,比起依靠子孫,還不如靠自己。

這些提前做好養老規劃的日本老人,退休之後,擁有著財務自由,不給子女帶孩子,而是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擁有多樣化的養老選擇。

有的日本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和老伴一起旅行,去看看年輕時沒有來得及去看的風景,選擇一邊旅行,一邊養老。

也有的日本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創造自己的第二事業,熱衷穿搭的,成為了老年時尚穿搭博主。

還有熱衷編寫程序的,成為了年紀比較大的程式設計師。

擁有自己興趣愛好的她們,把時間和金錢用在養老這件事上,也豐盈了養老的模式,精彩了晚年生活。

雖然沒有幫助子女帶孩子,但是子女看著自己的父母能夠在老了之後,擁有他們自己的精彩生活,想必內心也是非常欣慰的。

最後,看了以上的分享,對待這樣的養老,不知諸位都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長照養老】江培山老人在小莊的幸福晚年
    江培山是溫泉鎮小莊村的一名普通的老人,今年86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老伴去世後,他獨自一人生活,兒女因為工作忙也不能每天照顧老人,如何樂享晚年,成了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2017年3月1日,村裡成立了居家養老中心,讓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有了完美的答案。
  • 老人每月五千元養老金,每月「月光」引子女不滿,老人:我錯了嗎
    老人退休之後,每個月都會有一筆養老金,因為很多老人晚年花錢的地方並不多,所以老人的這筆養老金實際上可以減輕子女一些負擔。有些老人甚至會將每個月剩餘的養老金積攢起來,留給自己的兒女,但李阿姨卻選擇將自己每個月的養老金都花光,而這也引來了子女的不滿。
  • 獨生子娶了獨生女,以後生活註定很辛苦?老人的答案很現實
    等到將來人到中年有了孩子,家裡正是花銷大的時期,這個時候家裡老人要是再有點什麼小病小災的,就足夠兒女頭疼了。更別說患個什麼重病,只靠小夫妻兩人,家裡孩子還有四位老人再加上工作,根本照顧不過來。誰都不想讓自己孩子將來承受太大的負擔,但是獨生子女的結合併沒有人們擔憂的那麼糟糕,一位家裡也是獨生子的老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很意外但是很有道理。
  • 高新•驪山下的院子丨不要讓「孤獨型」養老,成為現實
    《奇葩說》一期節目中,提到該不該將「父母送到養老院去?」反方論證:老人需要的是菜場的煙火氣和生命的朝氣,在家買買菜帶帶孫子,讓他們去養老院,就可能剝奪了老人融入親情的權利。老人最需要的是「被人需要的感覺」,可以幫助子女,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下棋讀書、跳廣場舞、帶孩子等,長者覺得自己還能實現一定價值,能夠極大滿足長者的心理需求。讓長者成為「被需要的人」,才是有尊嚴的養老方式。
  • 養老之家 | 魅力老人活力滿滿——魅力花園太陽穀安養中心舉辦長者見面日活動
    歡聚的日子總是快樂的,長輩們早早入座,盡情地欣賞著表演。現場笑聲不斷,精彩紛呈。90歲的入住長者黃奶奶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把現場觀眾的思緒帶回到那個懷舊的年代,臺下老人為她打著拍子,輕輕相和,現場氣氛溫馨祥和。
  • 今日視點 居家養老擴面:23000多名城鄉老人享受上門助老服務
    跟往年不一樣,今年望直港鎮國強村許多老人家在年前掃塵時,都來了幾位特別勤勞能幹的年輕人,他們究竟是誰呢,一起來看。蔣惟敏和老伴今年都80多歲,老伴耳朵嚴重失聰,又有智力障礙,平時老倆口和孫女三人居住在一起。因為年歲大,日常做各種家務,老倆口常常會力不從心,最近有居家養老服務員來幫忙,老蔣很是感激。【國強村蔣莊組蔣惟敏:各行都來為我們服務呢,蠻負責的,很好很好。】
  • 日本老齡化那麼嚴重,為什麼還要去日本養老?
    而相應的,日本國民平均壽命高達83歲,位居世界第一,這顯示了了日本在養老保障上的成功。 據世界最適合養老國家排行榜統計,全球150多個國家中,日本常年在亞洲國家中數一數二。因此近幾年到日本養老的人越來越多,那麼為什麼大家選擇去日本養老呢?去日本養老,能夠享受哪些福利呢?今天啟程君就給為人子女的大夥講講,到日本養老的優勢。
  • 獨家發布:中國老人生存狀況調查 親情依賴:老人首選老伴
    那麼,老人對親情的依賴都體現在哪些方面,老人心靈深處最依賴的又是什麼呢?老年日報對天津、河北、黑龍江等地的100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超七成晚年主要依賴老伴調查顯示,在生活上依賴子女照顧者佔27%,依賴老伴者則佔到73%;在生病需要看護時,被老伴照顧者的比例高達82%,由子女照顧的僅佔18%。
  • 【關注】獨生子女如漢堡夾層肉上下壓力大 跳廣場舞或成新型養老
    80後、90後將面臨何種養老形勢?老人們還要依靠孩子的孝順走完這一生嗎?如果它不夠用的話,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農村的青年外出打工,城市裡邊也由於生活方式改變,有許多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裡面,那麼這些空巢老人將來怎麼來養老?
  • 為什麼選擇泰康養老社區 (深度好文)
    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下流老人"一詞亦成為2015年度日本流行語之一。源於2015年6月,朝日新書(乓出版社)出版了藤田孝典先生,《下流老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人)一書,給日本人敲響了警鐘,引起重大社會反響。
  • 日本老後破產的真相
    祖孫三代同居、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不僅在中國越來越少,在日本也已滑落出家庭結構主流。少子老齡化的另一面就是「夫妻子女」的核心家庭和獨居老人家庭數量越來越多,包括喪偶的老人或子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即使面臨困境都不願遷去與子女同住。 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急劇惡化。
  • 「輪椅老人」坎坷的一生,大家來幫幫他們吧
    湖南永州零陵區石巖頭鎮新宅裡鄉杏木園村人,老人的遭遇是非常不幸的。老人有3個孩子,兒子09年桂林靈川打工不幸被水淹死,媳婦帶2孫女改嫁,大女兒嫁在全州縣才灣鎮,女兒女婿因車禍死亡,小女兒嫁本鄉,之前開一輛客運車為生,前2年女婿出車禍負債纍纍,女兒又大病一場,現在靠女婿打小工養活一家4口。
  • 鮐背老人的幸福生活
    「不用客氣,您今天看什麼電視劇呢?」……作為沅陵縣法院派駐的結對幫扶責任人,筆者每次來到涼水井鎮江溪口村貧困戶張奶奶家中,都有這麼一段對話。1930年出生的張奶奶已是鮐背之年,除了有慢性胃病外,身體還算硬朗,還會用電腦看劇,能聽得懂我說的普通話,也會用手機給家人通電話。
  • 農村老人只能「自生自滅」嗎?
    據《財經》記者報導,在東北一些村裡,一些高齡老人正在東北的火炕上忐忑地活著。準備年夜飯時,村裡一位年過8旬的阿婆剛剛被罵,么兒的媳婦掐著細腰、抱著孩子,把她「祖宗八代」罵了個遍。「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輩們的生活累贅」。據說,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鏡像。看慣一家老幼樂樂呵呵過年的場面,這樣的晚景,實在讓人感到透骨的悽涼。
  • 老人攜帶一「名片手機」可隨時把自己的位置告知子女
    現在,我市的老年人只要隨身攜帶一部名片大小的手機,就能隨時將自己的外出位置以簡訊方式告知子女,子女可以下載相關APP來查詢老人的出行位置和出行軌跡。8月18日,城區愛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國移動長治分公司、中國人壽長治分公司聯合開展社區智慧養老幸福千萬家工程,老人在獲得「名片手機」的同時,還可以享受「銀鈴安康」意外保險。 不論是意外摔傷,還是迷路走失,這樣的事情不僅獨居老人能碰上,即使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也有可能遇到。為了避免這些意外發生,掌握老人的出行位置變得尤為重要。
  • 3個退休老人坦言:這3種養老模式我不接受,我情願自己一個人過
    現在有很多種養老模式,每個老人都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所喜歡的養老模式,可並非所以的養老模式都很好。                                                           劉姐,62歲我今年62歲,老伴去世5年了,我和老伴只有一個女兒,前些年成家了,所以自從老伴走後,我一直一個人生活。
  • 養成遊戲《退休模擬器》:開啟年輕人的朋克養老生活
    朋克養老,玩出年輕人的退休生活近幾年各種模擬器遊戲頻出,但將目光聚焦於「養老」的遊戲還真的是從沒見過,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養老」、「空巢老人」等一直是熱度不減的社會現實話題,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他們年過60,每天早上5點起床,趕路70多公裡上英語課, 只為了不「跟丟」在國外生活的孩子……
    可有這樣一群老人,子女已紮根海外,「空巢」的他們從零開始,笨拙又勤奮地學習英語、了解國外的生活常識…為的,是不給子女添麻煩,「追趕」上孩子們的節奏。 他們為愛而努力改變的勇氣,讓人敬佩。這裡的學生們雖然年紀不小,但個個學習勁頭比年輕人還足。大多數學員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的子女都在國外。 英語課上午九點開始,很多老人從郊區平谷趕過來。70多公裡的距離,他們往往早上5點多就得起床。 為何這麼辛苦來學英語?
  • 【海外】日本:出現居家護理師 負責上門照管老人
    該制度始於2005年,政府要求日本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下的區市町村都必須設置「區域綜合支援中心」,來負責本地區居民的保健、福利、醫療等水平的提高工作,同時在防止虐待、護理上進行綜合管理。中心內設有保健師、主任護理經理、社會福利專家等,居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煩惱、困難等向工作人員商談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