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1991年到2001年這段10年的時間,超級大國的國力是在最後一個高峰的山尖上。應算是二戰以後,甚至是超級大國歷史上都少有的「美好時光」。說到底,就像一個家庭或者個人一生中不多的好時光一樣。不論這段好時光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但是有2個根本性的核心因素是永遠無法繞過去的。這就是任何的人的美好時光,一定伴隨著兩個根本內涵。第一是身體要一定要好,沒病沒災;第二個似乎更重要,就是一定要有一段財務自由期,也就是美好時光一定會伴隨著財務上的好時候。大到個人,小到國家都是如此。而二十世紀末的這10年,超級大國打贏了海灣戰爭,而冷戰時代的唯一對手根本還沒有恢復元氣,生存都成問題,根本談不上再次和超級大國硬碰硬;而其他大國實力的發展,
還遠遠到不了超級大國需要認真對待的程度。因此此時的超級大國,是真正的超級大國,在全球只有盟友和準盟友,幾乎沒有真正敢正面挑釁的對手。雖然後來的911,此時已經醞釀,但就算當時的算命先生,也沒人能算到會發生這種情況。而此時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技術蓬勃興起。網際網路本身就是美軍內部網絡的民用化,因此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的所有密鑰,都掌握的超級大國,尤其是超級大國軍方的手裡。而數字經濟興起帶來的紅利是非常巨大的。常年寅吃卯糧的超級大國的財政,居然罕見的出現了盈餘;而國債總規模也出現了罕見的不再大幅度增加。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才說一切美好時光,都一定要伴隨著財務上的自由才行。而此時的超級大國在二戰後,似乎第一次有了短暫的財務自由的感覺。
但是在如此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卻在1993年,在索馬利亞打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小規模的超級敗仗呢?讓通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建立起來的美軍完全不可戰勝的神話來了一個180度的大反轉。而後來911的發生,恐怕也和1993年美軍形象被毀有相當的關係。問題不是美軍不可以吃敗仗,美軍在二戰後打的局部戰爭,失敗得比全勝的多得多,關鍵是為何當時的超級大國完全沒有把面子撈回來的想法。在損失了二十幾個人之後,就完完全全地認栽了。根本沒有再深入的考慮,進一步報復這個想法,這在超級大國的歷史本身也算是罕見的。但是卻在幾年後的對東南歐小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這些地方不依不饒,轟炸可以炸幾個月,曠日持久的戰爭可以延續20多年。狼山個人認為,說到底,超級大國自從立國以來,一直奉行的是實用主義思想。
幹涉索馬利亞本身算是大國義務,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戰略收益。一旦發現不好處理就立即止損離場。而打擊東南歐小國可以同時敲打多個戰略對象。中東和阿富汗則是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雖然戰爭在經濟上同樣不划算,但是在地緣上卻可以長期牽制其他大國。說到底,索馬利亞其實是因為沒有戰略價值,而被超級大國徹底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