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有關海外涉華人員受侵害的領事保護案件目前年均3萬多起。專家認為,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海外投資不斷加大、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海外涉華人員和機構的安全形勢應引起高度關注。
有專家分析認為,排除當地政局、治安和自然災害等因素,近年來海外涉華人員受侵害案件增多主要有四大原因:
原因一:法律維權意識淡。中國公民在海外受侵害後,通過法律維權或尋求領事保護的人並不多。由於法律維權意識不強,又存在花錢消災的心理,給當地不法人員創造了可乘之機。
原因二:不能融入當地社會。一些中資機構不尊重當地員工,缺乏有效溝通,甚至出現打罵體罰現象,容易引起與當地人的矛盾甚至是反華情緒。有些華人在海外不尊重當地文化和宗教習慣,不遵守公共秩序,我行我素,也易引發當地人排斥,甚至敵對情緒。
原因三:不遵守他國法律。一些海外歸國人員說,不少海外華人習慣「熟人文化」,不尊重他國法律,一些國外的華人社區甚至出現賭場和地下組織。一些華人還依靠同鄉和熟人違規拆藉資金,利用游離於駐在國金融體系外的循環融資,種種做法違反當地法律,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原因四:社會文化有差異。一些中國公民到了海外往往大手筆買車、買房,體現「露富」心態,導致當地民眾心理失衡,產生妒忌。無論是定居海外的華僑華人,還是中國旅遊團,都以攜帶現金多而著稱,也容易成為犯罪集團的目標。
上述原因值得每位在海外的華僑與華人引起注意,並積極改善華人形象,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到侵害。(摘編自新華社)
本期微信編輯: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