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直徑的1/6左右,是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對油漆厚度所允許的最大誤差。杭州技師學院的楊金龍憑藉高超的技術挑戰不可能,獲得這個項目的冠軍,為中國實現了這個賽事零金牌的突破。
可貴的工匠精神,鍛造出這位年輕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
22歲的楊金龍是杭州技師學院教師中最年輕的教師,走在校園裡,一身休閒裝的他看上去與學生差不多。
成為世界冠軍後,楊金龍與以前沒什麼兩樣。記者見到楊金龍時,他身穿白色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正在實訓車間烤房裡琢磨彩噴技術。
「噴漆看著簡單,其實很複雜,包括對車身打磨拋光、調漆、噴漆和烤漆等很多步驟。」楊金龍說。
噴漆的好壞有一個重要指標是油漆是否均勻。按照世界技能大賽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誤差不超過0.01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直徑的1/6左右,而油漆一般要噴五六層以上。如此苛刻的要求帶來的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楊金龍說,噴漆要均勻,手一定要穩。說著,楊金龍穩穩地噴出了一道漂亮的紅色。採訪了解,噴槍加上油漆有六七斤重,手要做到一動不動才行;有時候連續噴漆幾小時,對臂力和體力都是極大考驗。
「有時候胳膊痛到睡不著覺,幾天抬不起來,只能用冰袋冷敷來緩解。」楊金龍說,為了增強自己的肌肉力量,他每天舉啞鈴鍛鍊。
噴了沒一會,楊金龍的防護服就溼透了。「我們一天換七八套很正常。烤房是封閉的,噴漆時不能有對流,不能有任何灰塵,所以不管夏天多熱都不能開空調,在最熱的時候室溫40多攝氏度也得忍著,有時還會中暑。」楊金龍說。
楊金龍的老家在雲南省保山市的一戶農民家庭,他上學時家裡的年收入僅3000餘元。2009年,楊金龍初中畢業,受家庭條件影響,15歲的他選擇了不需要學費的技校繼續求學。
「我上學前都沒有摸過汽車,但一碰到各種顏色的油漆我就著魔了。」楊金龍笑著說。
上學期間,他對噴漆技術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為了攻克一個問題而在實訓車間待到凌晨。在老師眼裡,楊金龍則喜歡刨根究底。
楊金龍表示,他有點倔,做一個事情就要做到最好。「以前的手工藝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們這代人要把這種精神找回來。」
非同尋常的吃苦鑽研,在校期間,楊金龍就獲得了浙江省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塗裝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塗裝二等獎等成績。2012年,楊金龍畢業後被一家奧迪4S店挑中,憑藉出色技術,工資一路上漲。
但是,楊金龍更痴迷於技術的進步。2014年,當母校邀請他回學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國內選拔賽時,他辭去工作返回學校訓練。
長達一年半的高強度集訓極為枯燥艱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內涵。
2015年他以該項目國內第一的身份參加在巴西舉行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並獲得金牌,為我國實現了該賽事零金牌的突破。頒獎儀式上,楊金龍身披國旗,非常激動。
回國後,楊金龍獲得了諸多獎勵,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除了給學生上課外,他還要經常被邀參加各種經驗交流活動。
「這足以說明,在國家如此重視技能人才的當下,年輕人靠技能立業的大好時代已經到來。」楊金龍表示,能獲這麼多的殊榮出乎意料。他認為,社會尊重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蓬勃復興的基礎。
據了解,楊金龍的獲獎,帶動了家鄉很多年輕人學技術。
楊金龍介紹,世界技能大賽中,有兩件事情讓他體會深刻:一位瑞典小夥子,其三代人都是汽車噴漆職業,他對自己的工作很自豪;噴漆比賽項目20名選手中5名是女性,與他一起獲獎的另兩名選手也都是女性。
如今,楊金龍是浙江省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特級技師,被破格提拔為杭州技師學院教師,享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待遇。
杭州技師學院院長邵偉軍說,未來技能人才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工,而是製造業中的技術先鋒,是國家打造製造業強國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