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掛水,這是大家去醫院常幹的一件事,在很多人看來,治療感冒發燒最快的方式就是掛水。
不過,明年開始,
掛水可不是隨隨便便想掛就能掛了。
掛水可不是隨隨便便想掛就能掛了。
掛水可不是隨隨便便想掛就能掛了。
日前,江蘇省衛計委下發通知,對門診輸液作出最新規定。
明年7月1日起,除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
明年年底前,除了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從規定中可以看出,這次調整的內容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停止門診靜脈注射抗菌藥;第二步是全面停止門診輸液。
什麼意思呢?東臺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都在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在導向上不鼓勵患者掛水,但也不搞一刀切,對急診和住院病人,這些有切實需求的患者,是不帶來影響的。
那麼,為什麼要取消掛水呢?
靜脈滴注的輸液反應包括發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如果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快速增加,心臟負擔過重,還會因循環負荷過重導致肺水腫,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咯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
過敏也是輸液不當帶來的不良反應,過敏的表現包括皮膚瘙癢、組織液滲出等血管病變。
微粒包括空氣中的煙塵、粉塵,生產過程中的玻璃屑,橡膠瓶蓋的橡膠微粒,輸液袋、輸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藥物結晶及石棉纖維等。這些微粒質量控制都是「限度檢查」,也就是說有微粒是肯定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徑範圍內。
當這些微粒被帶入肌體,進入血液循環後,有可能堵塞毛細血管,造成局部組織栓塞、壞死或引起肉芽腫。特別是經常輸液者,風險會越來越高。
門診輸液,還增加耐藥細菌的產生,最後無藥可用。南京一家三級醫院的消化科專家說:「現在很多病都難治了,肺炎、腸炎都存在細菌耐藥性問題。比如幽門螺桿菌,原來敏感性較強的抗生素一次性根治率可達90%以上,如今使用同樣的藥物,根治率有時還不到一半。如果是肺炎細菌,特別是進了重症監護室後,一旦出現耐藥細菌,那麼對病人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當然,我們說「存在風險」並不等於說大家以後不要再輸液,而是說要遵醫囑,按需求,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儘可能避免。
看完上面的新規實施步驟,可能有小夥伴提出疑問:兒童醫院為何不跟其他大醫院一起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可能是考慮到患兒的特殊,才保留了兒童醫院可以門診掛水。」小東專門諮詢了專家。專家說,兒童的體質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發展迅速。一個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轉為肺炎,在門診保留輸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腸胃功能正常 口服藥是第一選擇
專家說,如果患者的腸胃功能正常,口服藥物應是第一選擇,只有在患者出現了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等情況時,才應該選擇靜脈注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