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婦聯的一位領導說:在一次全國婦聯組織的新媒體培訓班上,有位老師特別提到,北京市有兩位女「大V」,在新媒體領域非常有名,一位是「北京王惠」(原微博認證為「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現認證為「資深媒體人」),粉絲549萬;還有一位是「傳說中的女網警」(認證信息為「北京市公安局網警」),粉絲231萬。」——前一位大V自不必說,而「傳說中的女網警」是誰呢?
在中國網際網路的話語體系中,「網警」無疑是最為神秘的存在之一:幾乎每個網民都對他們有所耳聞,但是,他們究竟是誰?每天都在做什麼?和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警察有什麼分別?卻幾乎沒有人能說清楚。對很多人而言,網警給他們留下的唯一印象只有四個字:「有關部門」。
「傳說中的女網警」無疑讓公眾的印象發生了改觀:在她的微博首頁上,除了「首都公安」這一官方身份,還貼著「雙魚座」「網購」「宅女」等標籤;每一天,她都會通過私信互動,解答網友關於網絡安全的疑問。在很多人眼裡,她不再是「有關部門」,而是親切的「網警姐姐」。
「採訪完圈內人,終於輪到『有關部門』了。」在北京的一家漫咖啡裡,「傳說中的女網警」笑著對我們說道。在微博上,她是擁有231萬粉絲的大V;而在現實生活中,她是北京市公安局的網警高媛。
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燈火籠罩了整座北京城,此時已是晚上7點30分。剛剛結束了一整天的會議,高媛的眼中隱約有些血絲。「昨天晚上值班,在單位睡的,沒太休息好。」她向我們解釋道。
但這似乎絲毫沒有影響高媛的狀態。採訪中,她一直保持著較快的語速,帶著警察特有的乾脆利落。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採訪,將近萬字的採訪記錄,讓我們看到了網絡空間之外,一位網警的真實一面。
一、「傳說中」走來的「女網警」
直到今天,高媛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微博的註冊時間:2011年1月24日。在採訪中,她幾乎是下意識地反映出這個日期的。「這是我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日,我當然記得很清楚。現實社會裡,我叫高媛,是爸媽起的;另一個名字叫『傳說中的女網警』,我自己起的。」她這樣描述這一日期的重要意義。
註冊微博的動機完全源於高媛的好奇心:2010年,新浪微博才剛剛開始躥紅,網警的身份給了她接觸網際網路的便利。「玩微博不是為了什麼績效、什麼指標,就是因為這是網上的新鮮事兒,我可不能錯過。」但在註冊的環節,高媛犯了難。
「微博是和別人交流的空間,什麼樣的名字看起來讓人有交流的欲望呢?」她忽然想起了大學自我介紹時的經歷,一位同學的介紹讓她印象深刻。「他接觸網際網路很早,風格也比較天馬行空。我們都是正常的介紹,只有他說,我就是傳說中的xxx。」「傳說中的」這四個字,隨著大家的一頓哈哈大笑,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記憶中。
高媛覺得,這四個字正合自己的心意。「網警本來就是傳說啊,名副其實。對公安機關如此,對全社會也是如此。」——在她2005年進入公安隊伍時,北京的網警剛組建幾年,即便在公安機關內部也屬於「稀有品種」。於是,在網絡世界的某個角落,「傳說中的女網警」悄悄誕生了。
但是,網警這一身份起初並沒有給她多少光環。畢竟,微博的世界太廣闊了。初入微博,高媛也不熟悉這個世界的規則,只是隨意地發發照片、狀態,和每個微博普通用戶別無二致。「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廣場上,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喊話,只是隱約知道,你說的話應該有人會聽。」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某一天,高媛收到了一條手機簡訊。
簡訊的內容要求她登錄一個網址,升級某個銀行的U盾。彼時電信詐騙尚未如此泛濫,高媛習慣性地看了看網址,一眼就發現有問題:「一條詐騙簡訊,剛好發到了網警的手機裡,你說巧不巧。」出於職業本能,高媛覺得,應該揭露這個騙局。「可是該往哪兒寫呢?」 她想著發在微博上,或許有人能看到。沒想到,微博發出之後,高媛居然很快得到了回應,還是兩條帶著疑問的回應:「你真是網警嗎?你怎麼能發現這個問題?」
高媛突然意識到,自己在網上應該有個明確的身份,這樣說出的話才能有公信力,而且看來,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懂網絡安全知識的,自己的博文,肯定能夠幫到別人。
提出疑問的人,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隨口問的兩個問題,竟無意間對高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之後,高媛,特批了微博認證,將頭像換成了自己身著警服的照片,正式亮明了網警身份,走近了公眾,把「傳說」變成了活生生的「人」——在首都網警的歷史上,這絕對是個裡程碑。
媒體瞬間轟動!公眾反響熱烈!接二連三的報導、鋪天蓋地的留言,讓「傳說中的女網警」微博粉絲即刻暴漲。這些突如其來的「利好」,雖然逐漸打消了她內心的擔憂,但她發現,自己好像不知道該在微博上說什麼了。
「坐在電腦前半天,一個字也敲不出來。」高媛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態。在她看來,認證便意味著自己穿著警服站在了公眾面前,每句話都要負責任。「要是說出來的話,招來大家朝我扔板磚怎麼辦?」可漸漸地,她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其實,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和派出所裡的社區警一樣,只不過是在網上管片,服務的是網民嘛。派出所裡的社區警,進到社區裡,很多時候都是來幫社區的群眾們查查門、查查鎖、清理清理過道,避免發生盜竊、火災的,群眾們都知道你對大家有益,還能震懾壞人,都會支持你的;所以我在網上也一樣,我每天在微博上聊的,都是跟大家有關的網絡犯罪的防範技巧,都是為了讓大家不上當的,所以有時如果一天沒更新、更新少了,還會有網民詢問:「咋還沉默了呢?」這讓高媛感覺「很溫暖。
不過時至今日,公安大V 已是微博上的一支龐大的力量,並不鮮見,而且很多公安大V,聊得話題還非常的豐富,非自己警種、專業的事兒,只要有熱度,都很願意參與進去。這點上,高媛有她自己的堅持:我想做專我的微博,不求多紅多熱,但求網民在需要網絡安全時,就能第一時間想到我。所以高媛在微博上從不追熱,但對網絡相關的話題會特別關注,例如她曾在微博上發表過對「空姐因網絡代購獲刑」的看法,她解釋道:「因為這個案件一出,大家都會擔心自己還能不能享受網絡代購的便利,我本人也網購的,和大家的擔心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在微博回應,認為網絡代購的存在是有合理性的,但應依據法律法規繳納稅款,可網上確有很多人以此為名,行詐騙之實,那就另當別論了。」
為了把微博做專,她給自己定下標準:每天30條博文,至少得有20條要和網絡、網絡安全相關。所以自2011年1月開通這個微博以來,她就再也沒有純粹的休息時間,問她為什麼能夠日復一日的堅持到今天,她神色突然低沉了下來,說:"你知道嗎?每天只要打開微博,就有好多評論和私信,都是因為在網上受騙上當了才向我求助的,他們都向我說了各種心酸的故事。而我的本職就是做網絡安全防範的,我真心希望用我的堅持和努力,讓這些「故事」不再發生;只要看了我的微博,就再也不會上當受騙,能夠防患於未然,是我的終極目標。"
▲高媛最新微博提醒大家小心蠕蟲病毒
帶著這樣的堅持和努力,2017年1月初,由人民網聯合新浪、新浪微博發布的年度榜單上,她再次榜上有名,上臺領獎的10個公職人員裡,她是唯一的女性。
「不是每個人、每個警察都有231萬微博粉絲的。」 她的語氣中明顯帶著自豪感。微博的爆紅讓她有機會做了很多原來想都沒想過的事兒,例如進校園進機關作網安巡講、拍微電影,錄MV,嘗試寫書等,在網絡安全宣傳的領域,她還在不斷的開拓中。
二、警察生涯的開端
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警察作為職業時,高媛的回答竟然真實的有點出人意料,並不是我們預想的——立志懲奸除惡、打擊犯罪之類的…….「作警察,起初是陰差陽錯,但現在看卻是命中注定。」下面就先從意外的「陰差陽錯」說起。
高媛出生在小縣城裡,成長在一個警察之家。小時候,她對父母的印象便是「不斷地下鄉、加班、值班,陪她的時間極少,她是爺爺奶奶給帶大的。等稍微大了,開始上小學、初中時,她記得她父母跟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放學了誰接你,你都不要走,自己帶著鑰匙回家,到家了鎖好門」;放寒、暑假,她一般都會一個人被爸媽鎖在家裡,嚴格遵守爸媽說的「誰敲門都不要開」的囑咐,有一次親舅舅上門都吃了她的閉門羹。所有這些,她說她現在能理解了,這其實都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因為小縣城裡,當警察的父母生怕他們沒法保護好自己女兒的安全。但這些經歷讓那時的她覺得:警察這個職業又辛苦又累人,還無法保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她並不想當警察。
然而,新的高考政策和高三入黨這兩件事,卻讓她「陰差陽錯」地走向了從警的這條路。2001年,內蒙古自治區首次施行「3+X」高考政策,新政策,新分數,原來的參考提檔和錄取線,都沒用了,一下子讓所有考生和家長都沒了底。而高媛呢,在高考前夕,還被學校推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對高中學生來說,可是極高的榮譽,整個年級只有3個人,而她是唯一的女生。
頂著「優秀學生」的光環,她雖然正常發揮,考出了超過一本線70多分的優異成績,但在報志願時,既怕報高了沒能錄取,又怕報低了浪費成績,經綜合考慮,報考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多了一道提前錄取的保險,最後,當然是順理成章的「陰差陽錯」了,高媛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提前錄取,與第一志願的同濟大學擦肩而過,說擦肩很準確,因為過後看,高媛的分數已經超過了當年許多重點大學在內蒙古的提檔線。
帶著許多的不情願,高媛在2001年9月走進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公安大學裡,對新生的管束是非常嚴格的,光剪頭髮這一關,高媛就被批了兩次,每次都嫌剪的不夠短,後來據一個師兄跟她解釋說,剛進學校的女孩子,看著有傲氣的,就得讓她去剪頭髮,剪一次就能去點傲氣,之後就能更守規矩了。覺得被狠狠地束縛到了的高媛,卻因一次大一的聯誼活動徹底改變了對公安大學的態度。
與高媛聯誼的,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帶「中國」字頭的大學,以文科著稱,因此女生眾多,這與男生眾多的公安大學簡直是絕配,眾多男生們都充滿了期待。走進這所大學的校園,高媛覺得真是美啊,心裡一下子就沒有了惦記著集合、點名、排隊的緊張感,整個人沉靜了下來,嗯,這才是大學該有的樣子啊,可等她一進宿舍,還是女生的宿舍,她頓時覺得一切都不好了,看起來一個個打扮得體、談吐悠然的女生,竟住在這麼雜亂的公共環境裡,而且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這讓高媛突然理解了,為什麼在公安大學裡,就連宿舍裡臉盆、毛巾的擺放都要寫進內務規定,這些看起來讓人很惱的規定、感覺讓人很煩的檢查,原來就是為了培養出具有「向上」世界觀的人,在他眼裡,任何雜亂、無序都需要得到有效地改造,能力所及的一切都該有規有矩。這樣的人,有了一個,就能帶動著更多的人,讓這個世界一起「向上」了。想明白了這個,再回到自己的校園裡,她忽的覺得所有公大的一切,都看著順眼了,教學樓裡的鈴聲悅耳了,宿舍樓裡乾淨透亮的樓道舒心了;寢室裡,整齊的書包、被褥都發著光,她在這一刻才愛上了這個學校,這可能就是「命中注定」吧。
四年的大學時光倏地一下,2005年的6月24日,高媛作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公大2001級的唯一代表作了畢業發言;2005年9月,高媛就正式加入了北京市公安局這個大家庭,成為了她心念已久的「網警」。然而在新警培訓時,當教官挨個問「他們從警後最害怕什麼」的時候,她誠實的說出了心中的憂慮:「我最害怕自己今天做的事情,30年後還在重複。我坐在這兒,一眼就能看到自己長了白髮、退休時的樣子。」教官聽到這個回答,表情有些意外,但很快,大家都明白了高媛這個答案的意思,都特別期待聽到教官的解答。教官想了想,平靜地說:「別擔心警察的工作就是簡單的重複重複再重複,你們什麼都改變不了,事實上,很多工作,都是靠人去摸索出來的,就拿一個最基礎的辦理身份證的業務來說,90歲的老人跟新出生的嬰兒,都需要你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更何況,科技在進步,社會在進步,所以警察的工作,也必須要由大家去改變,才能保持進步的」聽到這樣的回答,她多少心安了些。
確實,回顧這近12年、不長不短的網警職業生涯,雖然高媛基本沒換崗位,一直都在幹網絡安全工作,但她還是充滿了熱情,時刻像一個新兵一樣,在工作中汲取著新的養分,因為她確實感到,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樣,作為管理對象,銀行和高校的網絡安全要求肯定不同;網站和雲平臺的系統安全防護措施絕不相同,連新興的社會業態,像網約車企業,它的線上安全服務能力,都需要高媛所在部門的研究和摸索。她喜歡這份時刻與社會、與科技發展共同奔跑的工作,更願意時刻接受新的挑戰。「這是網警的累,同時也是網警的榮耀」她這麼總結道。
三、網警的「劍」與「盾」
再具體說說網警的工作吧。高媛說:「警察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職責簡要而形象地說就是『劍』和『盾』,即打擊違法犯罪和預防違法犯罪。那對於網警來說,重要職責是打擊和預防網絡違法犯罪活動」高媛本職工作便屬於「盾」的部分——具體一點說,就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簡稱「等保」,可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採訪時,全國「兩會」臨近,正是高媛工作最為繁忙的時候。她所在的中隊負責重要信息系統單位的監督、檢查工作,「我們既要做好自己管轄單位的檢查,還要按照公安部和市局的要求,牽動好全局的監督、檢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最近經常這樣,9點支隊晨會點名,我們中隊的人全不在,一早就直奔被檢查單位檢查去了。」說這話的時候她看了一眼時間,「估摸現在還有個同事在外面檢查呢,他去的地方遠,估計還沒回來。」
幸好,中隊的同事們都盡心竭力、毫無怨言。相對其他部門,網警這個群體更加年輕,也多屬技術型人才,高媛的評價是,「團隊很nice,經歷很單純,做事情尤其認真,有的都是較真了、不搞清楚就不吃不睡的那種。人際關係方面,大家都不是那種鑽營、計較的人。」在某種意義上,筆者覺得這聽起來不像在形容警察,倒像是在形容一群網絡安全圈裡的從業者。
圈外人可能知之甚少,但在安全圈裡,關於等保標準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檢查過形形色色的單位,高媛也有自己的判斷:「這個等保的標準,實際是個比較全面的框架,有的單位可能需要踮起腳才能夠到,有的單位則已遠超這個框架了——當然,我們支持這種超越啊,我們本來就是拉一條線,然後鼓勵全社會各行業都積極向框架看齊,最後共同超越框架。」在她的經歷中,金融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往往更為重視網絡安全。「銀行、證券的信息系統停一秒鐘,要承受多少損失?網際網路企業如果宕掉了,用戶、流量得跑掉多少?所以,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就是他們的生命線,都不需要我們來強調。」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和網絡、信息化聯繫還不緊密的單位:「因為人家的業務工作,多數情況下用不到網絡、用不到信息系統,所以就會覺得,不檢查的時候,運行的不也挺好嗎?當然,對這樣的單位,我們也必須盡到提醒、警示的作用。」
10年等保工幹下來,高媛也算親眼見證了北京市各行業、各單位網絡安全工作的提升、加強,特別是有一家單位讓她印象頗深。「2006年,第一次去檢查的時候,單位的網絡安全部門,破的喲,幾個人,幾臺機器,都沒獨立的辦公場所,就這麼白手幾家做起安全來了。」幾年間,尤其是在2008年以後,不間斷的檢查下來,高媛再度到訪的時候,驚喜地發現,這家單位的網絡安全部門「鳥槍換炮」了,人多了不說,辦公場所已經擴大到了一棟樓,曾經的部門一把晉升到了公司的管理層,而且在他的倡導下,網絡安全已被企業納入了全員績效考核任務中,並且,網絡安全部門在公司還有了和生產部門平等的表決權和一票否決權。
看到這些變化,高媛說:「以前,如果我是他的客戶,我都不放心啊。而現在看,從網絡安全的管理體系到具體的技術措施都特別完備了。」高媛說,「當然,說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誇我們檢查,誇等保好,而是拿這個例子證明了一個發展過程,這是一個時代發展、科技發展、社會發展的合力造成的最終影響。」
「做『盾』的工作,得有犧牲精神,得甘當鋪路石,因為可能在我有生之年,網絡安全都不會看到特別大的進步。畢竟,『盾』是需要無限打造的,再大、再厚的盾,也總有某個地方能插進一根繡花針。」她總結道,「這是項無窮盡的工作。」
另一方面,網警「劍」的工作更為廣泛。「網絡攻擊、入侵等案件都和網警有關。」並且,相比於「盾」的職能,做好「劍」的工作還有很多困難。第一重困難就在於協同。「協同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談到這裡,高媛頗有感觸,"網警查案,特別是查網絡侵財類案件,少不了部門的協助配合,必須得講「程序」、走「手續」;畢竟你需要人家給你幹活,提供內容,才能繼續向下偵查。」
第二重困難則在於證據。「電子證據需要鑑定,門檻很高,但毀滅證據就很簡單。」公安機關收集、固定電子證據面臨許多現實困難。
「我們很難像刑警偵破命案那樣,100%偵破。」高媛感慨道,「但我們也從未放棄,希望每個案件都能得到解決。」誠然,每個人都希望看到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但在安全的世界,「盾」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作為網警的高媛比任何人都清楚,讓「盾」無懈可擊,才能讓「劍」不必出鞘,這將永遠是安全的終極命題,她的網絡安全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四、更加深入的安全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推進網絡安全的進程?
高媛有自己的想法。她一直在做的,便是將網絡安全的邊界不斷拓展,讓安全深入到每個容易被忽視的角落。
與一般的意見不同,從網警的角度,高媛認為,不能把網絡安全的壓力完全寄托在用戶身上,指望他們都懂網絡安全防範知識。要高度重視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做好公有數據的保護,單位、行業、社會要共同承擔責任。這也讓她更加重視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做督導檢查就是為了這個,用國家制定的政策和標準來約束各行業、各單位,不能讓你利用公權力拿來了數據,就放在那裡不管或者管不好,這是不行的!」
第二點是作為網絡安全行業人員,要思行合一。高媛提到了一樁特別小的事兒,但很值得思考。她說她聽身邊一個小夥子,也在等保行業,在閒聊中抱怨,找回一個遊戲帳號時被客服五次三番地要求做各種驗證,一氣之下乾脆「棄坑」。當時聽著覺得沒什麼,事後回想起這些抱怨,高媛覺得越琢磨越有意思:「這個遊戲,花錢請了客服,設計了驗證帳號這些環節,所有的安全措施可不是別人要求的,就是我們要求的啊。人家做了,說明這個遊戲的網絡安全工作做的好,他作為網安從業人員,應該欣賞,更加支持才對,怎麼還一心抱怨、最後放棄了呢,這就是典型的思行不合一。」
第三,她希望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能夠加強對網絡安全的宣傳:「徐玉玉的案件報導得那麼慘烈,一瞬間網上熱度極高,要是在每個案情陳述、分析後面再多加一句:希望大家更加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對受騙家人、朋友多做開導,相信傳播效果就能更加正向,有人看到了就一定會提起注意,讓更多的人避免再有這樣的遭遇。」
而對於公眾,除了通過微博進行安全普及,高媛還在支隊、總隊的支持下啟動並實施了 「網安啟明星工程」。這一計劃針對的便是北京各大中學的學生。「大學生有自己的專業課,也有自己的主見,中學生在這方面就差一些。」高媛這樣解釋目標群體的選擇,而另一個原因是,她了解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被「黑客技術」吸引,這使得網絡安全教育勢在必行,「一方面把技能固化下來,另一方面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紅線。」
「有的孩子真的特別牛,做了白帽子。」高媛說,「匯報成果現場的專家都很驚喜。後來他還去美國參加了大賽,拿到了獎。」
說到這,高媛還特意解釋了一下:「起『網安啟明星』這個名字,是我熬夜寫文案時靈感迸發突然想到的,因為啟明星的含義特別好,日出東方、預示光明,特別符合網絡安全在中小學校園裡的一個狀態,也和教育的意義雙關,而且這名字最後是我們啟動項目的合作夥伴、人大附中的副校長拍板的。
提起「網安啟明星工程」,高媛說還必須得提一些業內的企業和專家們,像奇虎360、啟明星辰、安天等公司的很多人,都志願為「網安啟明星工程」授課,參與了很多對網民的網絡安全有益的事兒。說到這兒,高媛表示十分感激:「我們同在網絡安全行業,看到大家在對網民好、對青少年好的活動中,都能不計得失、不計利益的共同參與,這體現的是我們行業的大道德、大形象和大擔當,我真是特別地感激、感謝!」
採訪接近尾聲,高媛即將返回單位繼續工作。在這個當口,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她竟感覺有些抱歉。一是她覺得自己語速過快,「我生活中不是個急性子,不知怎麼說話就這樣了,跟我說過話的人都問,你是不是急著要走啊,說這麼快?」第二點是,她沒有為今天的採訪打好底稿。她說,每次發言打稿子已經成為了習慣:「強迫症一樣,經常用力過猛」。
高媛明顯是多慮了:採訪結束,我們成功地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可愛的、充滿幹勁的女網警。從不為人知的安全守護者,到微博大V「傳說中的女網警」,再到眼前的高媛,三種形象在對話中漸漸融合,最終化作了一個清晰的她。
她就是她,既是「傳說」,也不是「傳說」,她就是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