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舌頭和牙齒還會打架哩。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再親密的朋友也會發生矛盾。
5月15日,本鎮的徐某和謝某一路爭吵來到上方鎮司法所請求鎮調解委員會幫忙調解,「我違章還不是為了給你開車,你現在倒好,把我辭了不說,連工資都不給我」,「我沒讓你違章,罰了這麼多錢我還要給你工資,說什麼也不行」,原來徐某和謝某是僱傭關係,徐某系車主,僱傭謝某為自己開大型自卸車,往返於溫州上方兩地,因謝某在高速公路上違章多次,故將謝某予以辭退,並表示該月工資不予支付,雙方就此產生矛盾。在了解了具體情況後,鎮綜治辦、司法所、調委會成員向雙方講解了相關的法律常識以及提起訴訟的規程,就雙方的勞資問題展開調解,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車主徐某負責處理違章,並支付駕駛員謝某三千餘元工資。
至此,一起激烈的糾紛被化解了,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我們不禁要思考,當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如何能夠做到化幹戈為玉帛,平心靜氣,以德報怨呢?古人的「化幹戈為玉帛」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戈,是商周時期流行的一種兵器。
「化幹戈為玉帛」意思是指:放下兵器不打仗了,你送我玉,我贈你帛,大家開開心心做朋友。
這個典故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gǔn)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意思是老部落首領夏鯀圈地護國,搞得大家都想挑戰他。大禹接任後,拆了圍牆,分了財產,毀了兵器,以德服人,反而四海臣服,大家都來敬獻玉帛。
大禹有大智慧,談笑間,化幹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
如果你有事,不管大事小事,歡迎和小方訴說;如果你有疑惑,不管孰是孰非,歡迎和小方探討。今後,《小方說事》會陪伴大家一起見證上方的變遷,說說故事,話話家常。
圖文:嚴慶明
編輯:方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