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得堅,又名吳德堅,現年74歲,是羅陽鎮洲濱村周灣組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一位砌石匠。平日裡到周圍村子打零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雖不富裕卻也安祥快樂。但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小兒子在外投資房地產項目虧損50多萬,想盡辦法償還卻杯水車薪。
而這些錢又是沈得堅向村裡街坊鄰居代借的,債主紛紛上門討要。一直把信義作為立身之本的老沈清楚,鄉親們當年肯把錢借給自己就是情誼,這份情,無論如何不能丟。
「今生就是當牛做馬都會把欠大家的錢還上。」沈得堅是這麼想的,更是這樣做的。起初,他準備把自己親手造的房子賣了還債,可反覆諮詢叫賣都賣不上價。老沈心一橫,留下房子,節衣縮食還帳!從那之後,老沈更加賣力做工,加班加點賺力氣錢,工錢一結算,就主動還給鄉親街坊。久而久之,不少人為他的德行所感動,索性免了利息。
9年來,沈得堅每年做工的天數都在300天以上,靠著做工已償還債務40餘萬元。今年已經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在為信義堅守,一有機會就外出去打工,想法設法把剩餘的債務還清。即便是每年的年收入只有6萬元,但他始終堅信,只要咬咬牙,債務就能還得清。
「掙多少就還多少,做人做名氣,丟什麼也不能丟誠信!」老沈為信義的堅守,也換來了村民鄉親的讚賞,這些年再也沒有人上門討帳,甚至在他有難處的時候,還有村民主動把錢送上門給他急用。
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沈得堅從小就愛看書,並且會從古書上抄下句子警醒自己,「錢財身外物,情義值千金」 「誠信是金」這是他至今忘不了的。
幾年前,他與徒弟承包下附近一個村子的泥水活,活做得好提前完工,多賺了兩千多,沈得堅只拿了自己的基本工資,多餘的獎金全數退還給了村委會。像這樣包工包料的活,沈得堅這些年沒少幹,每次都是把誠信作為第一位,不義之財分文不取,摸著良心幹事,他的憨厚實誠受到村民們的普遍稱讚。特別是沈得堅的僱主們,很多都是衝著他的誠實守信來的——把活交給他沒有私心,不坑騙別人。
農村做藝有個不成文規矩:學徒與師傅同工同酬,但徒弟沒出師之前,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工資要交由師傅。而沈得堅帶徒弟幾十年,徒弟們幹多少活就從業主那收取多少報酬,他從未多收半分給自己。授業恩師,更是為人楷模,他的為人處事也深深影響著徒弟們,誠信道義時刻不敢忘。
誠信口碑也更換來了大家的敬重和信服,除了砌石匠,他還有一份鄉村「和事佬」的工作,哪家家庭關係不和睦,吵架鬧矛盾,都會找他倒苦水、解心結,他總是苦口婆心地調解矛盾糾紛,和諧鄰裡、和睦村民。
誠實守信、嚴以律己、品行端正……這些中華民族的好傳統,在七旬翁沈得堅身上得到集中體現,替子還帳9年,他用實際行動堅守信義,清白做人一生,他用高尚品德樹起時代豐碑!
覺得文章不錯,請點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源:文明泰順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爆料:微信 tsb0m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