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他的專業,在寶山區衛健委,謝國群被安排分管區中醫藥發展工作。
他的辦公室內有股淡淡中藥香,這是月浦社區製作的香囊。原來,他在那裡調研安寧療護服務時,為了讓臨終關懷病人能生活得更舒適,謝國群建議製作一些中藥香囊,並幫忙開了方子:冰片、石菖蒲、樟腦、薄荷、木香、沉香、丁香等。「掛在病房中,可以起到疏肝理氣、散結止痛、開竅醒腦作用。」
「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做客的,更不是來作秀的。」採訪中,謝國群多次提到「要把自己專業知識用在工作中去」。比如,他在調研中發現,區內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中醫治療方案,比如穴位敷貼、艾灸治療、針藥結合等,但只有4家開設冬病夏治門診。
「冬病夏治並不難。各家單位都有基礎,居民也有這方面要求,關鍵是要有這樣的意識。」去年5月,謝國群花一個多星期,跑遍區內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鼓勵單位用好中醫適宜技術。「這一過程也不能說沒遇到困難。」但謝國群認為,方法總比困難多。有的單位說「人手緊張忙不過來」,他提出「這一項不列入考核,鼓勵大家先辦起來」;有的單位擔心技術儲備不夠,他就請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支援」。於是,去年夏天,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開設冬病夏治門診,周邊居民可以享受家門口的服務,不必再往大醫院「扎推」。
要讓基層醫療點留得住居民,還需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謝國群想到的是「引進外腦」。既然是從醫院來的,他就近水樓臺先得月,用自己人頭熟的優勢,邀請中醫藥大學、市區大醫院名醫來寶山坐診。
在他牽線搭橋下,新華醫院中醫兒科吳敏教授在友誼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名中醫工作室。「友誼路附近中小學多,兒科需求量很大。」吳敏教授也是臺盟盟員,謝國群幾次登門拜訪,說動教授來寶山設點,希望通過老中醫的「傳幫帶」,建立一支醫術精湛、特色明顯的基層中醫隊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謝國群還推動高境鎮衛生服務中心與自己老東家嶽陽醫院腫瘤科合作共建,開展晚期腫瘤病人的全程管理;邀請朱氏中醫婦科傳人來菊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每個衛生服務中心都有自身特色,需要找不同專家指導、對接不同資源下沉。」謝國群把自己定位為「橋梁」的角色,一邊是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居民,一邊是市區兩級醫療資源,「要想辦法努力對接,讓我們百姓受益、讓基層社區受惠」。